|
|
 |
|
|
|
多国专家探讨生命科技赋能医学发展 |
|
本报讯 (记者冯金灿 通讯员徐紫渝)“生命科技赋能医学创新,是当今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学术交流,不仅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还有利于加强合作、增进友谊。”12月21日,包括两名院士在内的多国专家齐聚郑州,在探讨生命科技赋能医学发展的最新进展时达成这样的共识。 12月21日~22日,由郑州大学主办,河南省胸科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共同承办的第七届世界生命科技大会暨第八届郑州国际医学论坛——生命科技赋能医学发展论坛在郑州举行。来自俄罗斯、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专家,和国内医学界与科技界的专家一道,围绕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临床医学的交叉融合、临床应用等主题展开探讨,共同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描绘生命科技发展前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在论坛上说,生命科学旨在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本质,包含生物、信息、工程等前沿技术。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交叉融合,是加快实现智能化精准诊疗,推动医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衰老是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适应能力出现的一系列退行性变化,表现为退行性变、机能衰退、适应性和抵抗力减退等。目前,关于衰老的理论学说包括端粒学说、自由基学说、干细胞学说、免疫学说、遗传程序学说、基因修饰学说等。在全球范围内,抗衰老药物市场前景广阔。研究发现,二甲双胍、阿卡波糖、阿司匹林等药物及黄芪、灵芝孢子粉等在抗衰老方面有积极作用。”杨宝峰在题为《衰老研究进展与启示》的主题报告中介绍。 杨宝峰提醒,由于科学界在衰老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衰老研究的新理论、引发衰老的始动因素、衰老早期生物标志物、衰老干预新靶点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困难和挑战,全球研发新型抗衰老药物还需要继续努力。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郑州大学医学院院长董子钢在论坛上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医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医学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研究的引领与推动。在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新阶段,郑州大学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集中优势资源进一步强化医学学科建设,持续推动临床医学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平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