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河南老龄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四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十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八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二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二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二十二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二十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二十四版:健康促进
 
第七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耳鸣、耳聋的诊断与治疗
儿科知识
只有老年人会患白内障吗
儿童癫痫健康教育处方
怎样缓解手部疼痛
1
11 1 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耳鸣、耳聋的诊断与治疗
 

   耳鸣是指在无任何外界声源或刺激存在时,患者耳内或头部感知到声音的一种主观感觉。耳鸣既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如果将耳鸣持续时间不超过5分钟者计算在内,人群中约60%的人在一生中曾经有过耳鸣。耳鸣不包括幻听和体声:幻听表现为听到有意义但实际不存在的声音,如言语、音乐或警笛声等;体声指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声音,如血管搏动声。
    耳聋是指由于人体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听神经或(和)各级中枢的任何结构或功能障碍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轻者称为重听,重者听不清或听不到外界声响时称为聋,临床上将两者统称为聋。耳聋根据病变性质可分为器质性耳聋和功能性耳聋。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耳聋可以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耳鸣和耳聋可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

   耳聋
    传导性聋 声波经外耳道和中耳传导时受到阻碍,使到达内耳的声音减弱,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称为传导性聋。其常见于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急性乳突炎、急性外耳道炎或耳疖、颞骨外伤累及中耳、外耳道机械性阻塞(耵聍、异物、肿瘤、外耳道胆脂瘤等)、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等疾病。一般患者如果病因明确,诊断不难。
    感音神经性聋 内耳听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病变均可阻碍声音的感受、分析或音响声音信息传递,由此引起的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称为感音神经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可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
    药物性聋:又称药物中毒性聋,指误用某些药物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制品造成内耳损害所致的耳聋。常见的中毒药物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等;多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等;抗肿瘤药物,如氮芥、卡铂、顺铂等;利尿类药物,如呋塞米等袢利尿剂;水杨酸类止痛药;抗疟药,如奎宁、氯喹等;含砷剂。此外,酒精、烟草、磷、苯、砷、铅、一氧化碳中毒等亦可损害听觉系统。药物性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药物中毒致聋除取决于药物种类、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途径等以外,还与家族史、遗传史及个体差异有关。药物性聋的症状以耳鸣、耳聋和眩晕为主,可出现在用药过程中,也可发生于停药后数日、数周,甚至数月。应用上述药物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现象,应立即到耳鼻咽喉科进行听力检查。
    先天性聋和遗传性聋:先天性聋是由于妊娠期母体因素或分娩因素引起的听力障碍,病毒感染、产伤、核黄疸,母体患梅毒、艾滋病或在妊娠期大量应用耳毒性药物可导致胎儿耳聋。遗传性聋是指基因或染色体异常等造成听觉器官发育缺陷而导致的耳聋,出生时即存在听力障碍者称为先天性遗传性聋,出生后某一时期开始出现听力障碍者称为获得性遗传性聋。遗传性聋患者多伴有其他部位或系统畸形异常。
    突发性聋: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多在72小时内听力急剧下降,无明显波动,多单耳发病,常伴耳鸣,也可伴有眩晕。突发性聋为基层医疗急症之一,经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可挽救听力。
    老年性聋:为伴随年龄老化(一般发生在60岁以上者)而发生的听觉系统退行性变导致的耳聋,临床表现为双耳同时或先后出现的双侧听觉障碍,常逐渐发生,两侧耳聋程度可相似,亦可轻重不一。
    噪声性聋:指急性或慢性强声刺激损伤听觉器官而引起的听力障碍。若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则为职业性疾病。
    其他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聋:听神经瘤,梅尼埃病,病毒或细菌感染,创伤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疾病相关性聋(如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发性硬化等),均可能引起耳聋。
    混合性聋 耳的传音与感音系统同时受累所致的耳聋,称为混合性聋。比如,化脓性中耳炎合并迷路炎或细菌毒素、耳毒药物经蜗窗膜渗入内耳造成内耳损害,进而引起混合性听力下降。
    功能性聋 又称精神性聋或癔症性聋,属非器质性聋,常由精神、心理受创伤引起,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听力突然严重丧失,无耳鸣和眩晕。患者说话的音调与强弱与发病前相同,但多有缄默、四肢震颤麻木、过度凝视等癔症症状,反复测听结果变异较大。患者可突然自愈或经暗示治疗后快速恢复,助听器常有奇效,治愈后有复发倾向。
    伪聋 又称诈聋,指听觉系统无病而自称失去听觉,对声音不作搭理者的表现,严格地说,不能称为疾病。伪聋者多机警,有的还很熟悉常规的测听方法。应用客观测听方法,如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耳声发射和声导抗等可进行鉴别。
    全科医生接诊耳鸣、耳聋患者时,要详细了患者的病史和常规体检检查结果,当发现症状严重时应转诊到专科。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供稿)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