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艺术——医学界的多巴胺 |
|
□靳石磊
一位91岁的老太太患有老年痴呆症,不小心摔倒后擦伤了肘部,女儿护送她去医院治疗。年轻的医生仔细地给老太太做检查,并鼓励老太太站起来试着走几步。老太太慢慢地站起来走了几步,抬起头幽默地对医生说:“我猜,我们可以试着跳华尔兹。”医生说:“是的,我们可以的。”然后,医生便搂着老太太的腰,绕着诊室跳起了华尔兹。老太太被医生感动了,因为年轻时非常喜欢跳舞。老太太的女儿看到温文尔雅的医生搂着满头白发的母亲在诊室跳舞的情景,也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是《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中记录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百多年来,梅奥诊所(现更名为妙佑医疗国际)凭着精湛的医疗技术、出色的管理水平,以及深厚的人文关怀,享誉全球。医院处处充满了艺术气息,从建筑设计到灯光布局,都充分考虑患者的精神、情绪,彰显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医院的公共区域摆放着豪华的钢琴,不时会看到前来就医的歌星或演员放声歌唱、翩翩起舞。 梅奥诊所的管理者说,梅奥诊所的艺术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及设计的,让患者在充满艺术感的建筑里接受治疗。这种医院氛围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我读完这本书,除了学到世界顶尖医院的管理经验之外,还被书中的一段话所打动:“医生和护理者,既是‘工程师’,又是‘艺术家’。”作为“工程师”,医生需要发现问题,然后运用技术手段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作为“艺术家”,医生需要知道患者何时需要温暖的微笑、鼓励的话语,或者一个真诚的拥抱。“艺术家”能够洞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这要求医务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学习艺术、心理、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患者的思想、情感等因素在诊疗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其精神内核都是展现对人生的思索、对人性的探查,以及找寻生命的意义。一个好的医生,如果有了艺术的滋养,不仅可以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意义,还可以透彻地感悟患者的痛苦,从而给予患者更加温暖的人文关怀。 我上网搜索了很多医学界的名人,发现他们都有很高的艺术素养。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艾利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位音乐家,尤其擅长口琴表演。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马丁·查尔菲还是一位作曲家,从12岁就开始学习吉他。2012年,马丁·查尔菲到我国访问,演讲结束后,他还深情地演奏了自己创作的曲子。 这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音乐为他们营造了一方温情脉脉的绿洲。艺术在科研试管之间,悄无声息地促进了医学的进步。 自传体电影《潜水钟与蝴蝶》的主人公鲍比,患了闭锁综合征,他全身瘫痪,无法活动、吞咽、讲话,甚至连自主呼吸都很难维持,只剩下左眼能自由活动。 语音矫正师把字母按照使用频率高低进行排序,然后鲍比运用唯一能够活动的左眼来表达“是”或“否”。鲍比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通过眨眼“写”出了轰动世界的《潜水钟与蝴蝶》。书里讲述了他中风、瘫痪后,通过眨眼与他人沟通、与世界交流的故事,记录了他所经历的孤独、绝望,以及对生命、自由的向往,字里行间透出乐观与豁达,读起来催人泪下。 虽然鲍比的身体像潜水钟一样沉到了海底,但是他在护理人员的照顾下,内心重新唤起了曾经作为一个编辑的梦想,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展现出生命的别样色彩。同时,该电影也让人看到了艺术在人罹患不治之症时,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和感染力! 艺术,就是医学界的多巴胺啊!一段文字、一首歌曲说不定可以点亮患者的人生,让生命迸发光芒!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原阳县阳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