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婧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产生一些攻击神经与肌肉连接的抗体,从而使神经与肌肉之间的连接变弱,造成肌肉难以收缩。 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骨骼肌无力、易疲劳,可反复出现,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症状缓解。重症肌无力累及眼睑和眼周的肌肉,称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大约5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属于这种类型。 重症肌无力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有两个发病年龄高峰:20岁~40岁,女性多于男性;40岁~60岁,以男性多见,多合并胸腺瘤。少数重症肌无力患者有家族史。重症肌无力的常见诱因有感染、手术、精神创伤、全身性疾病、过度疲劳、妊娠、分娩等。有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会症状加重,出现呼吸肌、吞咽肌进行性无力或麻痹等,从而危及生命。因此,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医生会根据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重症肌无力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等,以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 重症肌无力有哪些症状呢?重症肌无力患者全身的骨骼肌均可受累,导致出现各种症状。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会出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眼皮下垂、复视、斜视、眼球转动不灵活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视力和眼睛舒适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重症肌无力累及面肌及咽喉肌时,患者还会出现以下症状:眼睑闭合无力、鼓腮漏气、表情淡漠、苦笑面容;说话声音可能比平时小,或听起来像得了感冒或鼻子不通;咀嚼无力,就餐时感到疲倦;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重症肌无力累及肢体肌肉时,患者会出现抬臂、梳头、上楼梯、下蹲、上车困难等症状,不伴感觉异常及障碍,严重时会有胸闷、气短、呼吸急促、呼吸费力等症状。重症肌无力最显著的特点是“晨轻暮重”,即肌无力症状下午或傍晚加重,晨起减轻。在发病早期,重症肌无力患者会出现眼外肌、咽喉肌或肢体肌肉无力。肌无力经常从一组肌群开始,逐渐累及其他肌群。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情会迅速进展,累及呼吸肌,甚至危及生命,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 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来说,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会根据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检查及治疗方案,包括新斯的明试验、重症肌无力相关抗体检测、肌电图检查、胸部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头颅MRI(磁共振成像)检查等,以明确诊断。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血浆置换治疗等。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不同。总的来说,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药物会使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情加重。使用任何药物(包括非处方药)之前,请先告知医生。怀孕也会加重重症肌无力,故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怀孕前要先告知医生。 (作者供职于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