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医技在线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妇幼健康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新乡出台中医药振兴发展实施意见
医学科技创新落下“关键一子”
“科普阵地,我们得守住”
“中原医保高峰论坛”走进林州分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经验
医务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1
11 1 2024年1月1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医学科技创新落下“关键一子”
  (上接第1版)
    成果转化支持机制。出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0条激励政策,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和权益分配机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全部或部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85%,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
    激励评价机制。破除“四唯”,坚持以价值、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结果导向。对人才分类制订评价标准和评价周期,强化科研成果与市场结果导向和实践能力评价,实行严进严出的人才管理制度。
    薪酬分类管理机制。基础研究人员、院本部人员实行财政全额保障;临床研究所人员依托现有医院管理的,由所在医院保障其享受医院同层次人员工资、绩效薪酬标准;高层次领军人才实行年薪制。
    ——建设全链条体系化的公共实验平台。布局筹建中原纳米酶实验室,打造国际一流的纳米酶创新高地,建设世界知名的生物技术研发应用产业化服务基地,孵化一批纳米酶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由新组建的医学城公司对现有的新药筛选检测、药物评价、基因治疗等八大公共平台进行整合。2023年10月,建成细胞和免疫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平台、医疗器械CDMO平台、医疗器械软件检测中心、豫检国产装备应用实验平台。目前,正在洽谈质子重离子医学中心、张江蛋白组学基地等,计划新建多组学质谱、高通量筛选、冷冻透射电镜、动物功能成像等公共实验平台,以及干细胞、基因等生物样本库、医学大数据中心,整合建成后的综合公共平台服务功能将以平台促进产业孵化和市场转化,为临床医生和企业研发提供服务,带动项目的聚集。
实现融合建高原
    “两院一中心”(即河南省人民医院南院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是中原医学科学城“医、教、研、产、资”五位一体布局的重要载体和“医疗园区”的核心内容,更是“一院一城一产业集群”一体发展的重要载体。
    新年伊始,1月2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南院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奠基开工。
    中原医学科学城位于航空港区双鹤湖片区,规划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明确了以“医”为核心,以“院”为牵引,科研规划引领,空间规划对接,“管委会+公司”运营,统一规划,一体推进医研、医教、医疗、医工、医药“五医”循环联动。
    ——建立融合发展七大机制。决策机制,省委常委会会议、省科创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省委、省政府成立省医学科学院“院城产”融合发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主管副省长任副组长,18个部门为成员单位,每月召开会议,研究审议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部署实施重大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招商引资等项目,高效决策、部门联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省卫生健康委、省国资委、郑州市航空港区主要负责人定期碰头,及时解决问题。运行机制,按照“管委会+公司”运营的思路,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组建医学城公司,承担“五医”融合产业项目的全流程、全链条管控。投融资机制,明确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医院建设、园区建设、院校建设、豫健医学发展基金会的投融资机制。建设机制,明确医疗园区、医教园区、医工园区、医药园区建设主体。招引机制,就是“院城产”联合招商机制,充分发挥“院”的人才科研优势、“城”的配套优势、“产”的聚集优势,省卫生健康委、省医学科学院主导创新策源、招才引智、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中原医学科学城主导保障和配套,豫资集团主导产业基金。项目筛选机制,实行评审评估、研究论证、领导小组决策制度。落地机制,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跟踪协调项目落地。
    ——制订“1+N”的一揽子支持政策。河南省发改委牵头研究制订支持中原医学科学城发展的若干支持政策,有很多先行先试的政策,已经提请省科创委会议审议。“院城产”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省医学科学院公共实验平台建设运行、研究所设置与管理等一揽子专项细化政策。
    ——打造医学科学全要素的新生态。围绕“临床出题、研究所解题、企业孵化、推广应用”,推动基础性医学研究、临床应用转化和产业发展相互贯通,构建从“研发到中试到产业化、工程化”的完整创新链条,加快形成“基础研究+临床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产业培育”的创新生态。
    ——推进标志性工程项目。把“两校两院一中心”作为标志性项目。“两校”即郑州大学医学院新校区、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究型大学是一所高起点、研究型的“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教育科研机构,围绕生命科学、医学、中医药、管理、理工等设立院系,布局新医学、医工交叉学科,师资队伍由国际顶尖战略科学家牵头,面向全球公开招聘高级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形成核心梯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省委、省政府已经成立筹建领导小组,副省长宋争辉任组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院士任执行组长,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郑州市航空港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项目选址在中原医学科学城双鹤湖片区,投融资模式已基本确定,设计公司正在进行规划设计。“两院一中心”全部是研究型医疗卫生机构,着力打通临床和科研之间的壁垒。
    ——建设高品质生活配套。市政配套上,已形成“八纵五横”的道路交通网络。基础教育上,已建成6所幼儿园、中小学校,新规划建设的7所省实验系列中小学校计划在2024年建设完成,可满足2.5万名学生入学需求。人才居住保障上,已建成的梅河芳邻人才公寓小区、即将投用的省人才公寓、新规划建设的高端人才公寓,合计可提供约8000套人才保障性住房。商业配套上,商业服务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覆盖带动成高地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研发等重点领域,以医疗场景应用带动产业培育,达到支持一批、辐射一片、带动一方的效果,做强做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
    ——强化纵向引领、横向带动。纵向是在新乡市、驻马店市设立省医学科学院基地,引领当地发展多领域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高层次临床医疗服务、高水平医药研发实验、科研人才引进培养等,其他条件成熟的省辖市逐步纳入。横向是将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的医疗机构作为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将省内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作为合作医院,实行“双线双跨双聘”协同创新,完善医企对接机制,把庞大的临床资源转化为强劲的产业动能。
    ——创新六大联合招商模式。一是“科学家+技术经理人+企业+产业”,通过引进顶尖人才和技术,由技术经理人操盘成果转化,企业承接产业落地。二是“公共平台+孵化器+产业园”,以建设科研成果产业转化研究院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招商抓手,以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为导向,面向全国提供从实验室到临床阶段的一站式服务支持,助力项目加快成果产出和市场转化,增强技术服务和外包研发的能力。三是“基金+转化政策支持+产业”,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或转化中心为支撑,搭建全周期市场化投资体系,扶持壮大本地产业,吸引优质企业落地。四是“市场+金融+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开通医疗器械、医药绿色审评审批通道,快速挂网,院端优先采购,科技贷款,专项债券,金融衍生品,信用担保等方式,支持参与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五是“人才激励政策+公共配套+空间提供”,聚焦引进优质项目,统筹科研、财政、硬件、配套等产业资源,建设公共实验室等专业配套设施,联合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供应链”的梯次孵化体系,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创业需求。六是“人才图谱+技术路线图谱+招商图谱”,绘制产业招商图谱、科研方向图谱、人才需求图谱,利用好区域优势、产业优势、平台优势、政策优势、需求优势、营商环境优势,实现按“图”招商、沿“链”招商、精准招商。
    ——打造一流金融生态。通过招引、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构建全周期基金矩阵,着力打造一流金融生态,以资本赋能产业集聚。目前,中原医学科学城已经设立、招引10支总规模200多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打造以种子、天使、创投、产业、人才等企业全生命周期基金体系(包括政府类、国企类、市场类等)为主体的引导基金,满足产业项目引进、转化、孵化、规模化的各类需求。
    ——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链。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责任单位,出台了《河南省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生物药、化学药、体外诊断、中药、新业态五大主攻方向,到2025年,全省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每年引进和培育1家~2家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培育产值超10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超50亿元企业10家以上,增加规上企业100家以上。
    2023年12月28日,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召开。经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决定,聘请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王宁利担任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
    “河南对科研人才的呼唤深深感染了我,也让我下定决心来到河南,为河南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在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聘任仪式上,王宁利说。
    作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重建后的首任院长,王宁利将锚定创建国家医学创新高地和重要医学人才中心目标,按照世界标准、国内一流的医学科学院定位,重塑科技研发体系、完善成果转化体系、健全公共平台体系、搭建高水平人才集聚体系,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共启重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新征程。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理事会作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最高决策机构,承担着宏观管理、统筹协调等重要任务。会上,《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章程》等重要文件审定通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的重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各项工作进入全面推进、全面落实的阶段。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