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丽
叙事护理作为一项实用的心理护理技术,正在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推行。由于其推行是自发的,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流程,护士们大多是在各自的医院内部艰难地探索前行,经常会遇到动力不足、没有足够的技术指导等问题。2023年,笔者有缘参加了跨区域的两大叙事护理微信学习群的领读和管理,现将有关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对处在迷茫期的护士们有所帮助。希望大家相互交流、借鉴,共同将这一“疗愈患者、关爱友朋、亲密家人、遇见自己”的心理学技术更好地在临床护理服务中推行下去。
借“会”组群 利用“千人共学叙事”“护理人文关怀与叙事护理实践培训班”等机会,组建具有地域特征的微信学习群(“豫”见),这是护理资源的核心。大家都是基础叙事护理的爱好者,会议结束后,学习永远在路上。组建微信群组,学员会有一种归属感,能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 学什么 百天公益课程、精进60讲、叙事生涯等内容,中间可安排一定数量的案例督导。因为学以致用,如果不讲自己的护理实践案例,时间久了,就会感到理论和实践脱节,降低护士们的学习积极性。案例督导,倡导以自己护理的案例为主,这样被督导时才有更多的心理触动感。有一些护士虽然没有在临床护理中做案例,但是可以通过自我叙事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只要敢于实践,就会有所收获。 怎么学 组建微信领读小组,招募资深的护士担任领读老师,讲解当天安排的学习章节;提前做好排班,需要调整排班者,由领读老师负责随时调整。在组建微信群早期,如果领读老师少,可找其他微信群的资深护士提供帮助。然后,以老带新,由领读者邀请有发展潜力的护士分享当天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会出现一批新的骨干力量。 以什么样的形式学 主要是通过微信语音的形式学习。这样有益于一些护士因事耽搁后可往前翻看、听课。在讲课期间,领读老师也可随机提问,促使“现场”互动,增强现场感;也可发图片资料,弥补可视化形式的不足。在适当时机安排直播课,在多个微信群组中发海报告知直播信息,吸引更多的“粉丝”。直播课采取面对面的方式,有利于即时互动,使大家的感受更加深刻。 培育微信群叙事文化 叙事的本意就是建构积极、正能量的故事,所以每个人的出场都应该被微信群友看到,相互鼓励。微信群里有许多“赋能大师”,他们的艰辛付出,会逐渐形成一种群组文化:期待领读前的“颗颗红心”、领读老师讲解间隙的即时反馈,课程结束后的感受和体会。这一切都会成为群组的精神食粮,滋养和影响着每一位护士的身心。 阶段性总结可增强学习效果 “不总结,无培训。”在某个课程节点或节假日,可举办总结会。鼓励大家用几个词或一段话盘点自己的收获。特别是领读老师,他们的收获更大,为了备好每一节课,都需要查找各类资料。几个月下来,无论是知识量、语言表达能力、控场能力等都有很大提升。群组管理者也会创造性地给大家发“奖状”,即使是微信群,只是一张张电子奖状,也会发出荣耀感! 多元化模式 随着不断有新的护士加入叙事微信学习群,地域特征逐渐被弱化。“豫”见微信群里聚集了十几个省、直辖市的护士,还有高校的教师、学生,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咨询师等,呈现多元化模式。另外,由于大家来自不同的职业、专业,丰富了叙事护理的学习内容,增加了绘画、催眠、安宁疗护、小物件技术等心理学元素,对今后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 综上所述,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的作用将会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叙事护理在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的推行情况差别很大,有的地方已经成效显著,有的地方才刚刚起步。因此,跨区域组建叙事护理微信学习群的活动,将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全国叙事护士是一家,相互学习、借鉴,缩短在“暗夜里的摸索”,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贴心的护理服务,不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提升了护士的职业价值感和自豪感。 (作者为河南省永城市永煤集团总医院心理治疗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