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猛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持续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那么,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与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主要包括胸痛剧烈、呼吸困难、恶心、出汗、心律不齐等。患者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诊。 急救措施 就地休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不要恐慌,以免加重病情。 拨打急救电话 身边人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的症状告知医务人员。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患者不要自行前往医院就诊。 吸氧 如有便携式氧气瓶,身边人可让患者吸氧,缓解其缺氧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 身边人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如发现患者呼吸困难或窒息,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生应立即给予药物治疗,以扩张冠状动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常用的药物有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再灌注治疗 再灌注治疗是通过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来挽救坏死的心肌细胞,常用的方法包括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其中,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使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溶解,恢复血流;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冠状动脉狭窄处,撑开血管,恢复血流。这两种方法均可有效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成形术等。这些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心肌梗死患者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患者坚持进行康复治疗,可以逐步恢复体力活动,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心理治疗等。 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患者应积极控制这些疾病,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患者应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 定期检查 有心肌梗死家族史的人,应定期进行心血管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心血管疾病。 心情愉悦 情绪激动是心肌梗死的重要诱因之一。患者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有助于降低血脂、血压,增强心功能。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救治。我们要了解心肌梗死的症状和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单县海吉亚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