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打造健康之城 新乡在行动 |
|
(上接第1版) 地方病防治是健康新乡行动的重要任务。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同水利、环保等多部门合作,为全市311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开展了改水降氟工作,并持续做好监测;同时,实施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在已查明的水源性高碘地区落实改水措施,在未落实改水措施的水源性高碘地区持续推进居民食用未加碘盐工作,及时监测预警人群碘缺乏风险。 加强学科建设 引领同行发展 “对于肺结节,我们医院肺结节多学科会诊(MDT)采取‘海、陆、空’联合方式,让病灶无处遁形。”翟成凯说,文章开头感谢信里所说的病例,就是采取了这种方式,在最短时间内确定病因是肺腺癌(已转移到脑部)。他们第一时间洞察到患者连续5年体检报告“无变化的肺部小结节”的微小变化,后来对患者及时实施了肺结节切除术,阻止了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翟成凯所说的“海、陆、空”联合会诊中的“海”代表血液,例如肿瘤的标志物,可以通过血液检测,确定肿瘤来源;“陆”指的是采用气管镜精准定位并接近病灶,例如结节靠近血管、心脏等重要组织(管壁外),常规穿刺活检风险极大,但可以用气管镜从鼻腔进入,在CT(计算机层析成像)定位下找到病灶的位置,然后用超声电子气管镜或磁导航内镜达到病灶位置,进行穿刺活检、刷检灌洗、快速病理分析等;“空”指的是病灶的空间结构,通过肺结节人工智能系统,立体查看病灶的容积范围、密度结构、钙化程度等。3种途径结合起来,短时间内就可以标注出可疑结节的位置、大小、良恶性等,并生成图文报告,提升了MDT的效率和准确度。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国家三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优秀单位、河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在新乡市慢性呼吸道疾病规范化管理、肺结节早诊早治等呼吸道疾病的质控、呼吸内镜介入诊疗质控方面起到了主导和引领作用。 目前,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有26个MDT团队,每个团队有固定的会诊时间,特殊情况下可以随时会诊。 2020年8月,依托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慢阻肺防治中心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家省级慢阻肺防治中心。2021年,由河南省财政出资遴选33家基地医院、2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全省所有省辖市开展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管理项目。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首批基地医院,认真组织开展了新乡市慢阻肺早期筛查和干预项目师资培训,培训300人左右,为慢阻肺筛查工作储备骨干技术人员;作为优秀项目单位进行培训经验分享,获得省卫生健康委及省慢阻肺防治中心的高度评价及认可。2023年,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正式批准成立新乡市慢阻肺防治中心,参与中央财政支出慢阻肺早期筛查和干预项目工作,提高了当地慢阻肺的知晓率,降低了慢阻肺的致残率。 树立大健康理念 呵护生命全周期 记者走进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在门诊部、住院部,儿科特色疗法介绍、中药怎么煎服、结核病防治小知识、冠心病预防常识、艾滋病的预防等疾病防治常识宣传展板随处可见。 “这些内容,我们还会根据季节、疾病流行趋势等进行及时更换,让来就诊的人对这些知识入脑入心。”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赵瑞卿向记者介绍。 在儿童病区的中医理疗室,记者看到患儿小木木(化名)正在接受按摩治疗。“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会做一些中医药的科普宣教,教孩子家长一些调理脾胃的简单推拿操作,比如揉板门、摩腹等。”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护士长魏莎对记者说。 “我家孩子经常大便干结。我们也不敢乱给孩子用药。来到这儿,我们就很放心、安心,很信任这里的医生和护士。”小木木的家长说。 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孕妇学校开展线上线下孕妇课堂,举办各类专题讲座、手工插花等特色活动,丰富孕妇孕期生活。2023年线上孕妇学校关注人数7797人,累计学习人数72610人次;开展线下讲座近百次。 2019年以来,新乡市通过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整合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等手段,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逐步建立健康新乡行动机制和工作体系,强基固本,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全面推进健康新乡行动。 围绕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启动三级妇幼保健院执业评审。通过开展乡村两级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新乡市128所乡镇卫生院和2846个村卫生室均达标。通过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乡市出生缺陷预防体系不断完善,6岁以下儿童接种率达到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安全注射率为100%。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新乡市探索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已建立医养结合机构26家。 “在健康新乡行动的跑道上,新乡市卫生健康系统始终以群众的满意度为衡量标尺,围绕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把新乡建成一座高质量的健康之城而努力。”新乡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培山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