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周
人类细胞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神经元细胞好似“刺球”,红细胞形如“飞碟”。这些细胞从功能上来讲,巨噬细胞是吞噬细菌的“吃货”,心肌细胞是不知疲倦的“劳模”,肿瘤细胞则拥有“不死之身”。 每个鲜活的生命都始于一个受精卵,受精卵持续分裂,最终构成人体的多种细胞。“遗传的本质在于DNA(脱氧核糖核酸)”这是经典遗传学规律,呈双螺旋结构的DNA,其携带的遗传信息代代相传,维持物种稳定。然而,最初的受精卵是怎样演变成形态与功能各异的细胞呢?除了基因调控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参与? 答案就是表观遗传。 表观遗传指的是生物体基因碱基序列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出现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表观遗传修饰引起的基因功能改变具有可逆性和遗传性。常见的表观遗传包括DNA修饰、组蛋白修饰、基因沉默等。它在生物体发育、生长、分化和繁殖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发育进程中,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与细胞分化的命运选择紧密相关。比如,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特定细胞类型时,表观遗传修饰模式会程序性变化,以此调控基因表达,让细胞具备特定功能与特性。 表观遗传修饰与人类多种疾病的易感性有关。在癌症中,表观遗传修饰异常会导致基因异常表达,推动肿瘤的发生发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会影响神经元的行为和功能;在免疫系统疾病中,会干扰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可作为疾病预测的生物标志物,其改变的可逆性和可控性为疾病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伴随科学进步、科研视野拓展,对表观遗传的认知已从探究生命本身机理,延伸到更广泛的生活经历。蜜蜂是具有社会性的昆虫,分蜂王、工蜂和雄蜂。雄蜂只负责与蜂王交配,蜂王生育能力强,一生能产卵数百万个。但受精卵中只有一个能发育成新一代蜂王,其余成为工蜂。蜂王和工蜂都由受精卵分化而来,蜂王体型大,靠工蜂供养且统治蜂群,而工蜂终日劳作,负责建设蜂房、采蜜。拥有相同DNA的它们命运为何不同?这关键在于出生后的食物。蜂王出生就吃营养丰富的蜂王浆,工蜂只能吃花粉、花蜜。这表明后天环境影响重大,甚至能改变物种表型,表观遗传修饰就是其中媒介。 实际上,表观遗传在生命各方面均起到重要的作用。小鼠实验发现,孕期给母鼠施压,交配前给公鼠施压,其后代对压力更加敏感。公鼠抵触某种气味,后代也会害怕。参考小鼠经验,抽烟、喝酒、精神障碍、饥饿、恐怖嗅觉经历等广义上的躯体压力环境,都会被遗传。上一代的压力环境在后代生命中可能表现为抑郁症、癌症、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生命中的困境、生活体验和情绪变化会形成“逆境日记”,封存在表观遗传信息里,等待未来的生命开启。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