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伟 卞超君 刘 莎
一位92岁女患者因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心房颤动,以及脑萎缩等疾病入住民权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二病区,并接受手术治疗。 本文详细阐述了患者的病情分析,治疗方案的制定,护理措施的实施,护理效果的评估以及相关讨论,旨在为类似病例的护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病例分析
一位92岁的女性患者,身体机能普遍下降,耐受手术和术后恢复的能力相对较弱。患者的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是导致其腹部疼痛、发热、黄疸等症状的主要原因。结石的存在阻塞了患者的胆道,引发胆汁淤积和感染。心房颤动增加了血栓形成和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脑萎缩则影响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这些疾病相互影响,且因患者为高龄,使得医疗和护理的难度大大增加。
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经过多学科会诊和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医务人员为患者施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取石术+T形管引流术”,以清除结石,解除胆道梗阻、控制炎症。 药物治疗 术前,医务人员给予患者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治疗。术后,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止血、止痛、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药物治疗,并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术前准备 全面评估 对高龄且多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功能、认知能力、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等方面。 团队协作 团队成员定期召开会议,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护理进展,并对护理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疾病管理 针对患者所患的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心理准备 由于患者年龄大、病情复杂,对手术存在恐惧和焦虑心理。护理人员了解了患者的担忧,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目的、过程和风险,以及术后的康复情况。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护理人员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指标检查 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术后苏醒期监护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变化,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需要连续进行体温监测,避免患者因麻醉后寒战导致的体温异常。若体温过低(低于36摄氏度),应给予患者输液加温及暖风机进行保暖。 意识状态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变化,包括清醒程度、反应能力等。评估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确保患者能够按照指令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 呼吸道管理 对于未苏醒的患者,应采取侧卧位或去枕平卧位,以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幅度,必要时可置入口咽导气管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循环系统监测与护理 全麻手术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可能会出现波动。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汇报医生,并遵照医嘱给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患者术后苏醒期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意识状态观察、疼痛管理、呼吸道管理、循环系统监测与护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以及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等。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 心理支持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用温和、亲切的语言安慰和鼓励患者,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 健康指导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每次10分钟~15分钟,每天3次~4次。告知患者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的重要性。 术后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变化。 护理人员要每15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待生命体征平稳后,逐渐延长测量间隔时间。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管道护理 妥善固定T形管和腹腔引流管,避免管道扭曲、受压、堵塞和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凝块和胆汁堵塞。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准确记录。如发现引流液异常,如果鲜红色血液、胆汁样液体增多等,及时报告医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引流袋,防止感染。 疼痛护理 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评分结果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 对于轻度疼痛患者,通过分散注意力、听音乐、聊天等方式缓解疼痛。对于中度及以上疼痛患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补充营养。 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先给予少量温开水,无不适后逐渐给予米汤、鱼汤等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等,再过渡到普食。指导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忌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腹腔引流管引出液的颜色和量。如发现伤口渗血较多或腹腔引流管引出大量鲜红色血液,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止血措施。 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定期更换。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发热等感染迹象,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和压疮。 胆瘘的预防和护理 观察T形管周围有无胆汁渗出,腹腔引流管有无胆汁样液体引出。如发现胆瘘,应立即停止负压吸引,保持引流通畅,局部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每2小时一次。鼓励其深呼吸、有效咳嗽、咯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指导患者早期进行下肢活动,如屈伸下肢、按摩肌肉等。观察下肢有无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怒张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效果评估
生命体征稳定 经过密切的生命体征监测和及时的处理,患者术后生命体征一直平稳,未出现明显的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情况。 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准确的疼痛评估和个体化的镇痛措施,患者的疼痛得到了较好的缓解,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管道通畅,无并发症发生 在精心的管道护理下,T形管和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未出现管道堵塞、感染等并发症。 饮食恢复正常 患者的胃肠功能逐渐恢复,饮食从禁食到流质、半流质,再到普食顺利过渡,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密切观察和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胆瘘等。一旦出现轻微的并发症迹象,如切口红肿、少量渗血等,均能及时发现并得到妥善处理,未影响术后康复。 心理状态良好 在护理人员的心理支持和关爱下,患者的情绪得到了明显缓解,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促进了康复。 护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重要意义高龄患者手术护理面临的挑战 高龄患者由于生理功能衰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精心护理各种管道、预防并发症,并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 多学科协作在护理中的重要性 患者的病情复杂,涉及普外科、麻醉科、心内科等学科。多学科协作的医疗和护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定 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都不同,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在护理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心理状态等因素,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特殊的管道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技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同时,团队成员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多种疾病的高龄患者,全面的病情分析,科学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细致入微的护理措施,以及有效的护理效果评估,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护理水平,为更多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民权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