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四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杏林花开香满城 丹心仁术济苍生——写在安阳市中医院建院七十周年之际
1
11 1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杏林花开香满城 丹心仁术济苍生——写在安阳市中医院建院七十周年之际
 

□张武杰 管遮嵩  文/图

   悠悠洹水,巍巍太行。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安阳,中华文明赓续延绵,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在这里,一颗璀璨的“杏林明珠”应运而生,倾情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康。
    作为河南省中医系统建院较早、规模较大的中医医院,安阳市中医院从一家中医联合诊所起步,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壮大,逐步成长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薪火相传。
    综合竞争力连续多年进入全国中医医院百强、全国地市城市医院500强行列,综合救治能力居于河南省中医系统先进行列……在漫长的岁月中,从名不见经传到年服务患者80余万人次,安阳市中医院悄然发生“蝶变”,成为安阳市一张亮丽的中医名片。

忆往昔 沧桑巨变

   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五年。这一年,安阳名中医王耀南、闫希鲁、张志兴等人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公私合营的号召,将自家的诊所、药房合到一起,在安阳老城西华门大街租赁民房,创建了安阳市中医院的前身——安阳市中医联合诊所。开办之初,诊所仅有陋室几间、桌椅数张,职工加起来也就17人,资产1000余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56年,安阳市中医联合诊所搬迁至西大街,医护人员增加至30余人,改名为安阳市中医联合医院。1958年,安阳市中医院终于有了立足之地——位于三道街的原安阳县县立医院旧址划拨给了安阳市中医院。当年,全院职工增至48人,医疗用房90间,职工宿舍15间。1959年,医院正式更名为安阳市中医院。全院职工发扬爱院如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忘我地投入医院建设中。20余年间,安阳市中医院先后修建了病房楼、门诊楼、药房楼及宿舍楼,建筑面积共计3800平方米。
    1980年,安阳市中医院抢抓机遇,购买了位于解放大道中段的原郊委机关大院,并将其设为北关门诊部。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安阳市中医院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986年,安阳市中医院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对北关门诊部进行大规模改建。1987年,北关门诊部大楼启用。1993年,6300平方米的病房楼建成……安阳市中医院主体实现了战略性转移。
    进入新世纪,发展空间狭窄再度成为制约安阳市中医院发展的难题。安阳市中医院排除万难,打破发展瓶颈。2004年9月,位于红旗路原市委大院的新院址隆重开诊。2012年11月,面积3.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病房楼拔地而起,这一项目的竣工启用,标志着安阳市中医院已从一棵稚嫩的树苗,历经风雨,成长为绿意婆娑的大树。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廉医、诚信、为民、和谐”医院、河南省“群众满意医院”……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安阳市中医院以守护人民健康为己任,“弘扬中医特色,建设一流医院”的奋进,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医院人秉承“厚德精术,传承创新”院训的砥砺前行。
    七十年艰苦创业,七十年风雨沧桑。
    如今的安阳市中医院总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6万平方米,拥有职工1283人,编制病床1100张,设有病区29个,专科专病诊室58个,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阳市职业病医院,同时也是安阳市中医院医疗集团、安阳市中医药学会及安阳市中医医疗联合体牵头单位。

谋发展 人才筑基

   杏林传薪火,仁术济苍生。中医药学包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作为全市中医药事业的龙头单位,安阳市中医院主动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使命,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
    中医药学传承的核心是人,创新的主体也是人,中医药理论体系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和中医药技能技法的运用,其关键依然是人。从建院初期的名中医闫希鲁、王耀南、张志兴、王瑞五到名医“三郭一许”(郭玉鑫、郭子彬、郭长贵、许靖三),从中医大家孙一民到仇丽伟、宋文俊、康进忠、李光荣等一大批中医名家,安阳市中医院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把“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中医精神发扬光大。
    安阳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姚晓峰、院长尉建华等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锚定“区域领先 出彩中医”的奋斗目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让每个中医人怀着梦想去奋斗。安阳市中医院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把人才建设作为“筑院之基”,建立一系列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选好用好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后备人才,形成“人才涌流、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安阳市中医院充分运用安阳市“洹泉涌流”人才政策,面向全国延揽“高精尖缺”人才;借助市卫生健康系统“伴飞计划”,积极与上级医疗机构开展合作,通过聘请、签约等方式引进一批高水平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团队来院指导业务、建立实验室等,培育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结构优、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看今朝,安阳市中医院人才济济,在职职工1283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国家、省、市名中医15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65人,成为豫北地区医疗领域的“人才高地”。
    百花争艳,杏林飘香。以“做大、做深、做强、做精”为目标,通过建设人才队伍,打造技术优势,安阳市中医院专科建设迎来全新发展。目前,安阳市中医院已拥有杨之藻、康进忠、李光荣等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儿科、肝胆脾胃等2个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儿科、脑病等2个河南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心病、脑病等2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骨伤、肾病、肛肠及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等4个市级重点专科(专病),以及治未病中心、针灸中心、中医骨伤病诊疗中心、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中心、小儿脑瘫中医诊疗中心、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等7个市级中医诊疗中心、18个院级亚专科诊疗中心,设立传统疗法、针灸等2个中医日间病房。医院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

求突破 焕发新彩

   仁心守护七十载,守正创新谱新篇。安阳市中医院建院以来,以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为导向,弘扬中医药特色,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战略,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在中医传承中发挥特色优势,在中西医融合中践行时代担当。
    创新是中医药的活力所在。自古以来,中医药学术流派众多,名医大家辈出,看病治病方法多样,创新是中医药生生不息的关键。对疑难杂症,中医往往守正出奇,这主要是因为中医因时、因地、因人而不断变化创新。近年来,安阳市中医院不断在“创”上下功夫,以求在“新”这个关键上有突破。医院竭尽全力在新形势下创理论之新、技术之新、方法之新、方药之新,“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让中医这一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精华焕发新的光彩。
    儿科、脑病科成功申报并获批河南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中药煮散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研究”通过安阳市科学技术局科研结题验收……安阳市中医院在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同时,立足疗效求革新,围绕需求谋发展,把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同时兼顾注重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西医结合,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重大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
    秉承传统中医精髓,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在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过程中,安阳市中医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诊疗体系,设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区,为患者提供宫廷理筋术、督脉灸、穴位贴敷等10余种中医特色服务;研制出品质优良、疗效确切、服用方便的院内制剂108种,儿科中药煮散剂91种,药房常年保持中药饮片550余种;开设中医儿科、中医正骨科、中医妇科等多个特色科室,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方案,运用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治疗多发病、疑难病,疗效显著。
    如今的安阳市中医院中医特色突出,形成了中西医互补、内外科并举的发展格局。医院配备全息3D 3.0T磁共振、128层螺旋CT(计算机层析成像)等先进诊疗设备千余台,拥有豫北地区规模较大的颗粒剂、合剂生产车间和智能化煎配中心,以及9间数字化层流净化手术室。在河南省中医系统曾率先成功开展心脑血管介入术、髋膝关节置换术等,年开展外科各专业手术万余台,其中,三级、四级手术比例达40%以上,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创优势 奋楫扬帆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这为新时代中医药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安阳市中医院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方针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为遵循,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引领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为己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理念,凝聚发展共识、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能,为新时代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新基础,创造了新优势。
    安阳市中医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结合发展需要,立足医院实际,统筹事业、产业两大领域,厚植文化、人才、干部、项目、保障基础,加强事业发展“六项建设”,推进产业发展“五个立足”,不断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向着“区域领先、出彩中医”目标迈进,绘就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奋楫扬帆风正劲,乘势开拓谱新篇。
    中医药感染特色专科综合楼项目加快建设,中药制剂煎配中心综合体项目报建审批持续推进;大力普及中医适宜技术,协助成员单位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深化全院康复一体化项目投运后的服务质量与效率,探索重症康复发展方向;发挥中医药在养老安宁疗护中的优势,积极推进中医康复养老项目;做好安阳市职业病专科医院承建工作,依法依规开展职业病诊断治疗和体检;积极创建康复医院,用心用情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安阳市中医院各重大项目“跑”出了加速度。
    去年6月,安阳市中医药学会、安阳市中医医疗联合体成立大会召开。安阳市中医院牵头成立了安阳市中医药学会,建设安阳市中医医疗联合体,体现了该院贯彻落实《安阳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构建中医药事业发展新格局、提升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的责任和担当,是全面普及中医适宜技术和中药配伍技术,让中医药走进基层,发挥治未病、治慢病作用,深度影响群众健康生活方式的生动实践。
    安阳市中医药学会、安阳市中医医疗联合体成立,标志着安阳市中医药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安阳市中医院作为安阳市中医药学会、安阳市中医医疗联合体的核心,充分发挥“三甲”中医院的引领作用,秉持开放融合、传承创新、推广普及、服务大众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安阳市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勇担当 “医”心为民

   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年风雨同舟。在推进健康安阳建设过程中,安阳市中医院牢记为民初心,对标人民不断提升的健康需求,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贯穿于发展战略全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担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
    对患者来说,每个人都希望少花钱、少跑路就能看好病。安阳市中医院时刻把患者的需求“存于心”,在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围绕“便民就医少跑腿”“便民就医优流程”,持续完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医保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和医疗服务方式改革。在全市率先开设了中医日间病房,领办了安阳豫北纱厂医院。完善药品供应链管理体系,保障药品“双通道”政策落地。搭建在线平台,为患者提供网上慢性病申请服务,不断改善群众的就医体验。
    长期以来,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弱制约了群众奔向幸福的步伐。安阳市中医院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立足点,紧紧围绕“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网格化医疗卫生服务格局,推进分级诊疗,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总要求,在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大力推进专家下沉、健康教育、签约服务、疾病筛查、双向转诊等措施落实,拉近了服务群众的空间距离,逐步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在市内、康复回基层”的良性就医格局,让群众更有“医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康是保障。安阳市中医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走进基层,服务百姓,组织专家开展“义诊送健康”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提供的优质医疗便民服务,进一步满足基层群众的就医和保健要求。此外,安阳市中医院还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发挥医院自身优势,支持林州漏子头村村民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多渠道、开发式对漏子头村进行帮扶。积极持续开展“双百”帮扶活动,深入开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施“六化”,帮助西灵芝村创建乡村建设示范村,展现了安阳市中医院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担当。
    七十年初心如磐。安阳市中医院在护佑人民群众健康的道路上“医”往无前,结出了丰盈的果实。展望未来,安阳市中医院将认真贯彻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区域领先、出彩中医”的目标定位,秉承“厚德精术、传承创新”的院训,坚持“中医特色鲜明、中西医并重”的发展道路,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立足高质量、拓展新领域、培育新亮点,不断提升诊疗技术,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守护人民健康!

 

 

   求真务实的医院领导集体,从左至右依次为:党委委员、副院长齐德军,党委委员、副院长仇丽伟,党委书记姚晓峰,院长尉建华,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万卫党,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克清

 

 

 

安阳市中医院新建的康养中心

 

 

安阳市中医院病房楼

 

 

安阳市中医院新建的中医药感染特色专科综合楼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