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安阳市持续深化医改 让群众看病从“有”转“优” |
|
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吕贵德
近年来,安阳市坚决贯彻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目标为民、过程便民、结果惠民”的医改思路,对标对表三明医改经验,持续扩大医改成效,医疗服务体系有效整合,分级诊疗制度逐步落实,基层服务能力逐年提升,有序就医格局正在形成,群众看病就医实现从“有”向“优”转变,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不断增进。 数智赋能 提升看病效率 市民王女士生完宝宝20多天,出现左侧乳房疼痛症状,前往安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就诊。普通外科医生周艳敏接诊后,发现患者左侧乳腺有一个直径约4厘米的肿块,初步诊断为哺乳期乳腺炎,需要做乳腺彩超和血常规检查。周艳敏通过安阳检查检验互认平台发现,王女士几天前在其他医院做过血常规检查,于是只让王女士做了彩超检查,随后又根据这两个检查检验结果为王女士进行了对症治疗。“这次看病没有重复做检查,既省了钱,又节约了时间。”王女士就诊后高兴地说。 安阳市卫生健康委信息化科科长郭静东告诉记者,2023年,安阳市卫生健康委针对不规范的医疗行为、不合理的检验检查、不方便的诊疗流程,强化数智赋能,决定采取“第三方负责承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购买服务、分摊付费”的方式建设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在标准化、规范化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按照“编码统一、提醒精准、调阅迅速、互认方便、操作便捷”的标准,创新建成了规范平台,33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一个月内完成上线,实现了检查图像、检验数据、诊断结论等自动采集、动态更新、互通共享。市卫生健康委合理设置了互认项目、互认范围、互认规则,在医生接诊和开具检查检验项目时,会强制性弹出“互认提醒”窗口,医生可在线查看、调阅、互认相关报告,并一键将互认结果上传至检查检验互认平台。 郭静东说,目前,安阳市已实现了144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减少了各级医院检查检验设备挤占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排长队问题,也减轻了患者费用负担。2023年8月11日运行以来,安阳市已累计互认87512人次,互认报告73310份,节省患者费用234万元,节省等待时间达86952小时,全市互认率达到58%,初步达到了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医疗服务管理更精准、医保资金控制更科学的效果。 流程优化 改善就医体验 11月5日,在安阳市中医院脑病科门诊诊室,50岁的王先生拿着影像报告前来问诊。他出现头痛症状已有十多天,前几天做了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昨天用手机预约了安阳市中医院医生刘良敏的门诊号,当天一大早就来脑病科门诊看病。经过详细问诊及检查检验互认报告调取,刘良敏给他开了半个月的药。不到20分钟,王先生拿着医保结算单和取药单,前往药房取药。从他走进医院到取药离开,全程不到30分钟。 据了解,去年以来,安阳市不断优化看病就医流程,推出了会诊转诊一站式、院内智能导航、门诊患者医技检查24小时内完成、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诊间支付、病区结算、病案复印线上线下一体化等7项便民服务举措,借助数字化手段,在手机上就能很快办好预约就诊、预约检查、出院结算、医保报销、电子发票下载等手续,解决了看病过程中手续烦琐、来回奔波、挂号缴费取药时间长、检查检验等候时间长等问题。 安阳市人民医院引入导航式服务,为患者提供就诊区域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路线查询等服务,帮助患者快速找到就诊区域。采访中,记者看到一位60多岁住院患者的检查清单。从肝胆脾脏的核磁共振检查预约,到胸部CT平扫和三维重建,检查清单清楚地列出了相关检查项目,且检查地点明确,每一项都有详细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及其家属一目了然。安阳市中医院全新上线以HIS(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互联互通平台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核心业务可在一个界面完成操作。该系统调整服务流程,对刷卡登记、复核发药窗口进行重新规范、调整,复核人员由1名增加到3名,开展100%处方复核,保障处方调剂准确率,当日药当日煎,加急药加急煎。 安阳市卫生健康委医政科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市直医院自助办理出入院的占85%,住院线上支付的占86%,窗口工作量减少了80%。仅办理出入院一项,患者就能节省不少时间。流程的优化和提升不仅改善了就医体验,还降低了运行成本,节约了人力社会资源。 扩容下沉 汇聚优质资源 10月31日上午,安阳市文峰区的刘明军成功预约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生周衡的专家号。在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室,周衡为刘明军进行了诊治。“以前预约北京的专家号,需要排很长时间,去北京就诊更是费时费力,成本也高。如今在安阳治疗,各项花费降了下来。用在安阳看病的钱,享受北京的医疗服务,非常划算。”刘明军说。 “足不出市”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这是老百姓最期盼的事。安阳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科负责人冯晓杰告诉记者,为了汇聚优质资源,安阳市不断健全完善“雁阵齐飞”的医疗服务体系。 安阳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市级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长海医院等19个国家级医院的21个专家团队对接,精准引入顶级“国家队”,实施“名院名医伴飞计划”项目。安阳市引进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骨科、心内科、呼吸内科、普外科、胸外科、乳腺外科、结直肠外科、中医儿科、中医脾胃科、中医骨伤科、耳鼻喉科、生殖医学科、精神科等专业国内第一梯队的名院名医,在医疗技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管理等方面深度交流合作。一批高水平医院的重点学科和名医团队等相继入驻安阳市,为群众享有高端医疗技术服务引来了源头活水。 为做强县级医院龙头,安阳市坚持政府主导,各县(市、区)“一盘棋”谋划、“一张图”运行,组建了1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资源共享实现了全覆盖,牵头医院下派专家和基层医务人员“上挂”锻炼成为常态,集团化管理、连续化服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实行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26家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88家乡镇卫生院。县级胸痛、卒中、创伤、呼吸急诊急救、肿瘤等“五大中心”基本建成,重症救治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按照“乡活、村稳”的要求,安阳市创建了5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打造了7个“五个100”实践样板,3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推荐标准,9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85个以上诊疗病种服务能力标准,1655名乡村医生纳入“乡聘村用”,4165个村卫生室获得基本运行经费补助,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占比达到85.2%。 设备集采,降低运行成本 “CT、核磁、数字X线摄影系统、超声类、监护类、输液泵等6类医疗设备全部纳入集中采购,节约公立医院采购资金约0.75亿元,节资率达47%,放射类降幅达52%,彩超及生命支持类降幅达58%,值得全省学习推广。”10月22日,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听取安阳市卫生健康委关于首批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集中采购工作专题介绍后,对安阳实施的器械集中采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规范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集中采购行为,加大监管力度,降低运行成本,防范廉政风险,安阳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医疗保障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协调联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联合采购”原则,共同推进集中采购工作。为最大限度发挥集中带量采购优势,全市32家公立医疗机构组成采购联合体,将CT、核磁、数字X线摄影系统、超声类、监护类、输液泵等6类品种纳入集中采购范围,并形成放射类、彩超及生命支持类两个包组,进行打包公开招标。安阳市实施远程异地评标,无死角覆盖评标全场景,无缝衔接评标全流程,评标过程“零干预”、评标区外人员“零进入”。安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取“远程异地评审”“5+2专家配置”“席位制分散评”“11724特色服务”等举措,全力保障项目开展。安阳市纪委监委严把标前入口关、标中评审关和标后履约关,全程参与监督。安阳市医疗保障局强化配送保障、跟踪监管。安阳市审计局加强制度机制建立,有效防范经济运行风险。 7月份,首批医疗设备集中采购工作完成,价格显著下降,其中,降幅60%到80%的有9种,降幅40%到60%的有11种。近期,安阳市卫生健康委正在开展第二批次集中采购,主要包括呼吸机类、麻醉机类、腔镜类、透析类、体外心肺支持辅助设备、高压氧舱等9类设备。同时,拟将集中招标采购向医用防护、消毒产品、被服、打印纸等五大类15个品种拓展,由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组成采购联合体,降低运行成本,促进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