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维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高血压成为常见病,让人困扰不已。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超3亿,且呈年轻化趋势。如何有效管理血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崭露头角,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双保险”,开启了血压管理的新篇章。 西医在高血压治疗中有着明确的治疗方案和循证医学依据。各类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能够有效降低血压。以硝苯地平为例,作为一种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它可以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扩张,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达到降压目的。同时,西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并发症等情况,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指导患者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通过科学的数据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源于眩晕、头痛等病症范畴,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与阴阳调和。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年老体虚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将高血压分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浊中阻等证型。在治疗上,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通过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手段调理患者的身体。例如,天麻钩藤饮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经典方剂,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石决明、黄芩、栀子清肝泻火,牛膝引血下行,诸药合用,能有效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针灸时选取百会、风池、曲池、太冲等穴,通过刺激经络,起到疏通气血、平肝潜阳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善机体的内环境。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一方面,西药能够迅速控制血压,在高血压急症或血压波动较大时发挥关键作用,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中药及中医外治法可以弥补西药在改善症状、调节机体整体功能方面的不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中医强调的情志调节、饮食养生和运动锻炼等理念,如保持心情舒畅、低盐低脂饮食、练习太极拳等,能够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压。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还能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在高血压前期,中医干预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在血压稳定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巩固效果,降低高血压复发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为高血压管理提供了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快速降压还是整体调理,这种模式都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希望广大高血压患者能认识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和作用,科学管理血压,拥抱健康的生活。 (作者供职于山东阳光融合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