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降费用 提效率 强基层 惠民生
痛风发作时护理要点
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措施
狂躁症患者的日常照护
1
11 1 2025年6月28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狂躁症患者的日常照护
 


□席娜

每天精力充沛、心情愉快,自我感觉非常好,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吗?有时候却不是,因为有种心理疾病——躁狂症,突出表现就是患者感觉自己是世上最聪明的人,情绪异常兴奋。
18岁的甜甜是一名高三学生,被父母送到医院就诊。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心理专家孔德荣经过检查,诊断甜甜为典型的躁狂症。
甜甜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自从上了重点高中后,成绩从原来的前几名降到几十名,这对性格要强的甜甜是个很大的打击,让她苦恼万分。
近段时间,甜甜的性格越来越开朗了,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甜甜都会主动打招呼。甜甜告诉妈妈,现在所有的老师都说她能考上清华大学,她是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就连吃饭老师都跟随着;班里学习第一名的学生都不如她聪明,她写的作文让老师感动得眼睛都哭肿了。
可是接下来几天妈妈感到甜甜说话做事越来越不符合逻辑,她说班里有一个男同学常欺负她,她练了一套拳法,现在一拳就能把那个男同学打倒……
孔德荣说:“躁狂症的突出表现为患者情绪高涨,自我感觉非常好,漫无边际地无端喜悦,动作增多,情绪异常兴奋,食欲增加,睡眠时间减少,但是患者并不感到疲乏,白天精力异常充沛,思维敏捷,非常自负夸大。”
由于患者在没有被激惹的情况下,行为和动作始终都受自身的愉快感和幸福感所支配,别人越夸她,她就越高兴,越想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本领”。因此,躁狂症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不被家长重视,只是误认为孩子的性格变了,到后期由于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才被家长重视。孔德荣说:“得了躁狂症并不可怕,只要及时诊断,系统地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患者通常预后良好。”
躁狂症患者的护理需要以安全防护为首要任务。由于患者情绪高涨、行为冲动(如甜甜臆想的“打拳”行为等),需要确保患者所处的环境安全(移除危险品),密切观察患者的言行(如警惕攻击、冒险苗头等),并避免激惹患者,冷静处理患者的冲动行为。保障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规律作息,创造安静的环境,鼓励患者多休息(即使患者声称精力充沛);监督管理患者的饮食,防止患者因活动过多或兴奋导致的进食异常。药物治疗依从性是康复的关键,家长应观察患者是否严格遵照医嘱服药,警惕患者藏药或拒绝服药,密切观察,及时向医生反馈药物的副作用。
家长应理解患者夸大的言行是病态表现,非故意为之;温和而坚定地设定行为界限,避免无原则地满足患者的过度需求;沟通应简洁直接,减少环境刺激和复杂辩论;积极参与家庭心理教育,学习疾病知识、应对技巧,并与医疗团队保持紧密联系。早期识别躁狂迹象(如睡眠时间锐减、言语激增且夸大、过度活跃)及早就医,结合安全稳定的环境、严格的用药管理、理解包容的家庭支持,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