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开封市祥符区中医院开展中医药文化市集活动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重获新生
南阳:构建起覆盖949万人的健康服务网络
濮阳开展卫生健康系统职业技能竞赛
驻马店举办传染病防治监‍督职业技能竞赛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
急救人员评估“中毒人员”病情
心肺听诊
1
11 1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重获新生
 

通讯员 朱怡霖

   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科医院神经介入中心的办公室内,一面鲜红的锦旗格外醒目。锦旗背后,是一段始于危急时刻的生命接力,更是一曲用专业与爱心谱写的生命赞歌。
    2024年1月的一天,58岁的王先生因晨起后,出现持续呕吐、头晕、视力突降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由于未查出原因,医生让其回家观察并休养。但患者症状持续加重,甚至已临近昏迷状态,患者家属赶忙带着患者前往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
    王先生一家到达医院时已接近晚上8时。经紧急综合评估检查,王先生被确诊为因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引起的急性脑梗死。神经内科二病区(脑血管病、认知与运动障碍性疾病科)主任医师袁彬说:“患者到院时情况十分危急,已出现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症状。虽然患者发病已超过4.5小时黄金静脉溶栓时间窗,但经过多学科会诊,我们认为仍存在机械取栓血管内治疗的机会。”神经介入中心副主任崔红凯接到通知后,立即召集介入团队。团队确定好手术方案,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开展了急诊支架取栓、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成功快速开通闭塞基底动脉。
    术后的半个月时间里,医护团队对王先生进行了全方位的精心护理。在围手术期,袁彬和崔红凯多次联合查房,并经多学科讨论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最终,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王先生的恢复进展理想,肢体肌力从2级恢复到5级,意识完全清醒,言语功能也逐渐改善。半个月后,经多学科会诊评估,他被转入康复科,继续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为回归正常生活而努力。
    2024年3月,经医院评估,王先生已达到出院标准,可以回家继续休养。出院当天,王先生的儿子专程从北京赶来,将一面印有“医术高明 手到病除”的锦旗郑重地献给崔红凯与袁彬,并紧握着崔红凯的手,声音颤抖地说“太感谢了!你们救了我父亲的命。”此时,王先生也激动地说:“原本我们素不相识,现在就像亲人一样。我现在能跑能跳,还能开车,这在发病后是全家人都不敢想象的。这份健康离不开医院的高超技术和医务人员的努力,我真心感激这里的每一个医务工作者。”
    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王先生始终遵医嘱,定期前往神经内科进行复查。袁彬会根据王先生的身体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此外,她对王先生的关怀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王先生每次复查时,她总会耐心询问:“最近走路还稳当吗?睡眠质量有没有改善?在家还坚持做康复操吗……”根据王先生的反馈,她会给出针对性的建议,或是调整运动强度,或是推荐更合适的饮食搭配,以及提醒他注意天气变化时的血压波动。
    与此同时,病区护理团队也给予王先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不仅详细记录王先生的各项健康指标,还会在每次复诊时询问近况。“王叔叔,这次比上个月走得稳多了。”“血管重建效果很好!”这些温暖的鼓励,让王先生在康复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医务人员凭借专业的治疗与暖心的人文关怀,共同帮助王先生逐步恢复健康。
    在脑科医院病房内,每天都有像王先生这样的危重患者在这里获得新生。在每场与死神的赛跑中,脑科医院团队都以精湛的医术践行医者仁心,让“博济惠民”的办院理念惠及更多患者,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科室简介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诊疗范围包括脑梗死(如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梗死、烟雾综合征、静脉窦狭窄或闭塞、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等)、脑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等)、脊髓血管性疾病等。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