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平
目前上市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有20余种,不仅种类繁多,名字也颇为相似。随着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愈发广泛,关于它的疑问也不断涌现。 复方氨基酸(AA)的命名方式 复方氨基酸的命名通常遵循一定原则:由氨基酸数量、不同配比方案编号或英文缩写及后缀构成。以常用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为例,数字“18”表示该注射液由18种氨基酸组成。即便同为18AA,由于具体氨基酸的含量、类型及特殊添加成分存在差异,会在18AA后以罗马数字或英文缩写加以区分。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Ⅰ,代表含18种氨基酸,采用第Ⅰ种配比方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Ⅴ-SF,含18种氨基酸,为第Ⅴ种配比方案,SF表示不含亚硫酸盐类抗氧化剂。 常用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有哪些 目前,临床常用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主要分为两大类:平衡型氨基酸注射液和疾病适用型氨基酸注射液。 平衡型氨基酸注射液:适用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普通患者,处方依据源于牛奶、人乳、土豆等天然食物中的氨基酸配比,目的是帮助人体合成蛋白质,维持患者氮平衡,并且提供必需的营养支持。这类氨基酸注射液一般包含8种必需的氨基酸和8种~12种非必需的氨基酸,多数18AA属于平衡型氨基酸,但不能仅依据氨基酸种类多少来判断其类型。 代表品种有:18AA、18AA-I、18AA-Ⅱ、18AA-Ⅲ、18AA-Ⅳ、18AA-Ⅴ、18AA-Ⅴ-SF、14AA、17AA。 疾病适用型氨基酸注射液 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可分为肾病适用型、肝病适用型、创伤适用型和小儿适用型等。 肾病适用型氨基酸:肾衰失代偿时,机体氨基酸比例会失衡,表现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以及组氨酸水平下降,从而导致负氮平衡、血尿素氮上升,加重病情。因此,肾衰竭患者应选用必需氨基酸和组氨酸含量高、必需氨基酸或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大的复方氨基酸,要避免氨基酸被当作热量消耗掉。 代表品种:9AA、18AA-N。 肝病适用型氨基酸:肝功能受损患者的血浆中,支链氨基酸含量下降,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升高,两者的比例下降,且下降幅度与肝脏功能受损程度成正比。因此,肝病患者适合选用含高支链氨基酸、低芳香族氨基酸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代表品种:20AA、17AA-H、15AA、6AA、3AA。 创伤适用型氨基酸:严重烧伤、大型手术及创伤等重度应激反应患者,蛋白质分解代谢异常亢进,易出现负氮平衡,使患者病情加重。对此,应给予热量分配密度及支链氨基酸含量较高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为机体合成蛋白质提供充足氮源,增强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代表品种:15-HBC、18AA-Ⅶ。 小儿适用型氨基酸: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但体内营养储备少,且酶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例如,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的酶,以及将蛋氨酸转化为胱氨酸的酶活性较低。因此,酪氨酸和胱氨酸在婴幼儿体内成为必需的氨基酸。同时,婴幼儿合成组氨酸的速度慢,容易出现低组氨酸血症。因此,婴幼儿用氨基酸注射液应降低苯丙氨酸、蛋氨酸、甘氨酸的含量,增加半胱氨酸、酪氨酸、组氨酸的用量,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另外,适量添加牛磺酸很有必要,它对婴幼儿脑发育、视网膜发育及预防胆汁淤积具有重要作用。 代表品种: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Ⅰ)、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和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 复方氨基酸的其他添加成分有哪些 为保证氨基酸注射液的稳定性,满足临床不同患者的病情需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通常会添加一些非氨基酸成分,常见的有抗氧化剂、糖类物质、电解质等。 抗氧化剂:复方氨基酸中的色氨酸稳定性较差,容易被氧化,导致输液颜色变深、含量下降。因此,复方氨基酸制剂普遍添加亚硫酸盐(如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作为抗氧化剂,以保证产品稳定性。但亚硫酸盐存在潜在毒性风险,一方面可能诱发超敏反应,另一方面会损害组织和器官。因此,长期使用肠外营养、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危重症、儿童、老年人、有高危过敏史的患者,优先选用不含亚硫酸盐或亚硫酸盐含量更低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如不含亚硫酸盐抗氧化剂的18AA-Ⅴ-SF。 糖类:为避免氨基酸被当作能源消耗而无法用于合成蛋白质,一部分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会加入一定量的非蛋白能源物质,如葡萄糖、山梨醇、木糖醇等。但由于葡萄糖还原性强,与氨基酸共灭菌时容易发生美拉德反应,导致液体变色。因此,常选用还原性较弱的山梨醇、木糖醇作为能源加入配方。 无机盐类:一部分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配方中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盐(如盐酸盐、醋酸盐)和钠、钾、镁等电解质,主要用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不过,大量输注时可能造成体内酸碱度失衡或电解质紊乱,需要加强相关指标监测。 不同配方的氨基酸注射液,为各种疾病状态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只有弄清各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特点、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合理选择不同配方的药物,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实现更科学、精准的用药。 (作者供职于周口市中心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