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国医大师张磊运用逍遥散治病
治疗头痛八法
传统中药方剂的现代应用解析之三十西黄丸
征稿
1
11 1 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治疗头痛八法
 


□王文明  刘洪峰  陈鹏刚

头痛病因繁杂,既有外感内伤,也有创伤感染,或急或缓,痛有轻重,部位各异,痛时不定,加之体质有别,其病情十分复杂。头痛虽然为常见之病,但是难寻通治之法,也无通治之方,故治疗的古方颇多,新方层出不穷,切不可囿于所限。临证之际尚需要审证求因,方可法活机圆,切中要害,以收覆杯之效,故将头痛治疗归纳为八法,总结如下。
清热祛风法
适用于外感头痛。选用李东垣的选奇汤(加减),方中羌活、防风,祛风升阳;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甘草,清热和中缓急。该方味少而量轻,完全符合吴鞠通“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论。在临证时,若兼风湿者,可合用羌活胜湿汤;若兼风寒者,可合用川芎茶调散;若兼风热者,可合用芎芷石膏汤,但是要辨证准确、用药宜精。
通络祛风法
用于风邪阻络之头痛。病因风邪而起,症见头痛恶风、拘急而痛,或筋脉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多缠绵不愈、时发时止、易复发,多见于颈椎病、血管性头痛等。自拟通络祛风汤(加减)治之,方由葛根、桑枝、菊花、木瓜、当归、羌活、防风、鸡血藤、姜黄、川芎等组成。
巅顶之上,惟风可到,不论何种证型,大都夹有内外风之证,临证必须分辨内外风之轻重,选用相应的祛风药。葛根味甘气凉,能起阴气而生津液,滋筋脉而舒其牵引,配伍桑枝、透骨草等大剂祛风通络之品,其效用更得体现。在临证时,若血压偏低或正常者,可加用仙鹤草;若血压高者,加牛膝、玉米须;头晕重者,加钩藤、天麻。
升阳益气法
用于气虚头痛。症见头痛而空,气短懒言,体倦肢软,面色萎黄,动辄气促,过劳尤甚,休息后头痛可减,或伴胃下垂,或伴久泻脱肛,舌淡脉弱,多见于神经性头痛、低血压头痛等。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在益气与升阳的关系中,应立足于升降、取法于阴阳、着眼于脾胃。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立法于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及由气虚而致摄纳不力之证。方中药物以调补中州为主,使脾气升腾、清阳敷布,其痛自止。方由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半夏、当归、川芎、藁本、甘草、细辛等组成。
健脾化痰法
用于痰浊上扰之头痛。头痛多由嗜酒食肥而致,症见头痛而沉,重在枕部或全头昏痛,体丰痰盛,周身倦怠,眠差梦多,恶心欲吐或呕吐痰涎,舌淡红、苔腻,脉滑,多见于神经衰弱性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等。
治疗痰浊,常用菖蒲、清半夏、茯苓等化痰祛浊健脾药。清半夏,为治痰要药,善治肺胃湿痰及经络之痰浊;菖蒲,辛温开窍、芳香而散;茯苓,健脾利水,治痰之本,对头痛不甚而昏蒙眩晕较重,伴有胸脘痞闷、苔腻、脉弦滑等痰浊偏重之症疗效较好。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痰必先调气。方中陈皮、半夏,辛开苦降以理气化痰;天麻,平肝熄风以通络止痛;脾为生痰之源,茯苓、白术,健脾化痰以求其本;生姜、半夏、茯苓,以除水气,且可开胃进食。
平肝熄风法
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症见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加重,面赤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多见于高血压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重镇潜阳;牛膝,引热下行;栀子、黄芩,苦寒清热;茯苓、夜交藤,安神宁心;益母草,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桑寄生、杜仲,滋水涵木,肝肾同源,水可涵木。诸药合用,平肝阳而止头痛。
若肝火旺盛,头痛甚,面红目赤,口苦胁痛,便秘溲赤,苔黄,脉弦数者,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疏肝解郁法
用于肝郁头痛。症见头痛时轻时重,每因情志恼怒而作,心烦易怒,或伴胁部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多见于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等。
方用散偏汤(加减)。柴胡,疏肝解郁且可载药上行;川芎,祛风散寒止痛,且芳香走窜可上通巅顶、下达气海;香附、郁李仁,直入血分并兼调气;赤芍,活血通络,又可苦寒坚阴;白芥子,引药直达病所;白芷,芳香上达而祛风止痛。诸药合用,可以疏肝解郁,达到止头痛的目的。
活血化瘀法
用于瘀血阻络之头痛。症见头痛如锥如刺,痛有定处,头胀而痛剧,时轻时重,日久不愈,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多见于外伤性头痛或各种类型头痛日久不愈者。
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方中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白芷、老葱、生姜,辛香走窜、温通瘀血;酒,味辛、性热,能走能散,以加强诸药活血化瘀之力。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又秉升散之性,能上行头目,为治头痛之要药;同时,配伍当归、赤芍、丹参等缓和之品,既能行气化瘀又可补血,使瘀血去而新血生,祛邪而不伤正,常用方剂如通窍活血汤(加减)。
对头痛经久不愈,如锥如刺,固定不移,舌暗或有瘀斑,脉涩等瘀血偏重者效果甚佳。有些长期头痛者,虽然无明显瘀血征象,但是可据“久病入络”之论,应用虫类活血化瘀药,取其强大的搜逐风邪、通经活络之功,祛除停滞于经络血脉的瘀血痰浊,以达到止痛目的。
补肾填精法
用于肾精不足之头痛。症见头脑空痛而晕,多以头后部为主,腰酸神疲,耳鸣少寐,遗精带下,舌红苔少,脉细弱,多见于低血压性头痛、低颅压性头痛、贫血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
正如朱丹溪所言:“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其阴,阴与阳济,则水能制火。”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精得充则头痛止而有期。随着年岁增长,肾气渐衰,脑髓渐空,如果不加爱惜,或久病伤肾,精气亏损更甚,脑失所养,发为头痛。
方用大补元煎(加减)。方中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补肾填精;人参、当归,益气养血;杜仲,益肾强腰。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之功。
总之,头痛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临证之时当注意审证求因,分清主次,明辨标本。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其治当以清利为法、平和为上、通窍为用,如此施治方可中的。若见痛止痛、妄用风药,殊失治病求本之旨,定会屡治无效。正如《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治疗头痛时,引经药的使用对发挥药效有一定意义,可根据头痛的部位选用葛根、柴胡、苍术、细辛、吴茱萸等引经药。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随症加减,收效卓著。
(王文明、刘洪峰供职于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陈鹏刚供职于郑州市高新区枫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