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旸 通讯员 李 昕 戴秀娟 文/图
大河汤汤,福泽绵长;嵩岳巍巍,杏林声广。2025年10月,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喜迎建院40周年。四秩春秋砥砺奋进,双廿芳华初心不改。40年来,河南省中医院始终秉承“承古纳今,厚德为民”的院训,在传承中医药精华中守正创新,在服务人民健康中勇担使命。作为河南省中医药强省战略的核心力量与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实践窗口,河南省中医院以矢志不渝的赤诚担当和笃实坚定的发展步伐,豪迈地书写了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的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奋进之笔。
启程篇 筚路蓝缕,岁月如歌,跑出跨越式发展“新里程” 40年栉风沐雨,河南省中医院在艰苦创业中奠基,一路披荆斩棘,如今已经发展为“患者信赖、服务高效”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一切辉煌荣耀,都源于党的坚强领导,这一核心原则成为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中医院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推动强院建设的强大合力,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实现一次又一次跨越。在党的领导下,河南省中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河南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河南省援沪医疗队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班集体、清廉医院创建行动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党建与业务实现深度融合。 建院之初,河南省中医院尚是坐落于城市偏僻地段、鲜为人知的医疗机构;历经多年深耕,如今已成功构建起“一院三区”高速发展模式,院本部位于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6号,设立2个分院区,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河南医院(五龙口院区)和迎宾路院区。在服务国家和河南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中,河南省中医院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巨变。 回溯波澜壮阔的发展征程,河南省中医院在探索中积淀成长、在改革中破局崛起、在发展中实现跨越、在创新中聚力图强,成功蹚出一条以中医药服务人民健康的特色发展之路。如今,河南省中医院已构建起“医、教、研”三位一体协调驱动的高水平学院型医院发展格局,在河南中医药事业的恢宏史卷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回忆初创岁月,开拓者们顶着压力、迎着挑战,以辛勤耕耘书写坎坷历程的画面,仍鲜活地浮现在眼前。 时间回溯到1985年,这一年成为河南省中医院发展史上的重要起点:9月23日,河南省中医院正式获批建设,规划总建筑面积达5.12万平方米,设计床位500张,日门诊接诊能力1500人次,为服务百姓健康勾勒出最初蓝图;11月13日,河南省中医院筹建处成立,各项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历经4年筹备与建设,1989年11月30日,门诊楼与1号住院部顺利竣工,医院硬件设施初具规模;1990年12月3日,医院迎来试开诊的关键节点,开始以中医药服务对接群众需求;1992年10月22日,经过两年试运营的打磨,河南省中医院正式开诊,标志着中原大地又添一处专业中医药服务阵地。 初创岁月里,全院200余名干部职工怀揣着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无限热忱与坚定初心,从零起步、攻坚克难:白天扎根临床一线抓医疗质量,夜晚集中学习钻研中医药技术;他们从病区功能布局的搭建、庭院环境的绿化整治,到就医流程的反复优化完善。每一项初创工作,院领导班子都带头冲锋,与职工们并肩奋战,为医院后续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1995年12月25日,河南省中医院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验收。这是河南省中医院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件,标志着河南省中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与管理能力迈上全新台阶。此后,河南省中医院步入专科建设与能力提升的快车道,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1997年7月31日,河南省中医院被原河南省卫生厅增补为河南省新药临床药理基地;2002年8月,脑病-帕金森病专病、肿瘤科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项目;2007年12月,脑病科、肿瘤科、心病科、骨伤科、急诊科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2009年5月17日,获批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重点研究室(病毒性心肌炎益气养阴)”;2012年10月8日,中医男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全科医学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2016年12月28日,增加“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名称;2021年6月11日,入选国家第二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2025年9月17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河南医院落成开诊…… 人才兴则事业兴。河南省中医院始终重视高水平核心人才培育,形成了梯队完善的人才矩阵:2009年,褚玉霞、孙自学、王振涛、党中勤获评首批“河南省名中医”;2017年、2022年,毛德西、崔应麟先后获评“全国名中医”;冯晓东、陈建设、崔应麟担任国家级学会主委。截至目前,河南省中医院拥有“全国名中医”2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6人次、全国中医优秀研修人才1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4人、“河南省名中医”16人、“中原名医”1人、中原医疗卫生领军人才4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1人…… 如今,河南省中医院已经发展成为“核定床位2800张;开设诊疗中心22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8个,现有员工3000多人”的省内权威、国内知名省级中医院。一批批国家级、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在此扎根生长,一代代国家级、省级知名专家于此潜心耕耘、成长成才。这份学科与人才的双重积淀,不仅为河南省中医院赢得了行业赞誉与百姓口碑,更孕育出薪火相传的中医药人文精神,铸就了业内认可的优质中医药服务品牌。 与此同时,河南省中医院始终牢记社会责任,积极践行公益使命:持续开展“红会送医”活动,落实省内对口帮扶工作,近三年服务基层群众近十万人次;助力乡村振兴,连续多年派驻人员驻守定点帮扶村,改善当地医疗设施、提升村民的健康意识;积极参与援非、援疆工作,先后派遣近50名医学专家援助哈密多家医疗机构,1名专家加入中国第24批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将中医药服务与大爱精神传递至更广阔的天地。 从初创时的蹒跚起步,到如今的海纳百川,河南省中医院始终锚定“中医药自信自立”方向,紧扣人民健康需求,以敢为人先的闯劲与锐意创新的活力,在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意气豪迈地跑出了跨越式发展的“加速度”。 进发篇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绘写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40载阔步前行,一代代“省中医人”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推动河南省中医院跻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等多个国家级平台,为河南中医药事业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步入新时代,历经40载跨越式发展的河南省中医院,借中医药振兴的东风,全力向“打造全省龙头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全国知名中医医疗机构”的目标全速奋进。在此过程中,医院以“人才、科研、教育、服务”四大举措为支撑,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人才强院,构筑高水平人才发展矩阵。近年来,河南省中医院持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河南省中医院聘用优秀博士毕业生的比例逐年攀升,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4年,河南省中医院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进站科研工作人员15人,达历年之最。该院创新开展的“杏林铸才”计划系列工程,分步实施“杏林大医”“杏林薪火”“杏林远志”人才工程,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人才培育体系。2024年,院内柔性引进20位国内顶尖领军人才,为河南省中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 科研赋能,以创新突破驱动学科升级。自2010年以来,河南省中医院科研实力持续跃升,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累计获批国家级课题36项、省部级课题246项、厅局级课题1273项;斩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7项、厅局级科技成果奖334项;发表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178篇、中文核心论文1949篇;获批专利503项,制定行业标准指南与专家共识54项,研发院内特色制剂119种。一系列科研成果不仅填补了多项领域空白,更以创新为引擎,推动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坚实的科研支撑。 院校融合,打造中医药人才培育高地。作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河南省中医院已成为首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中医规培全科重点专业基地;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涵盖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这里以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为核心,形成了融合教学、医疗、科研的中医药特色教育体系。目前,这里开设了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学全科医师方向、医学影像技术、中外合作办学6个本科专业,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这里拥有34个学科、15个教研室,在校生4368人,其中本科生3358人、硕士研究生659人、博士研究生26人,为中医药事业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服务为民,以特色优势守护群众健康福祉。围绕“人民健康”核心需求,河南省中医院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服务品牌,让优质中医药服务惠及更多群众:设立“名医堂”,汇聚名老中医坐诊,专攻疑难杂症;开设“精品中药房”,严选优质中药饮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与疗效;急救创伤中心在创伤、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救治中形成独特优势;肝胆脾胃病科在消化系统疾病癌前诊断、胃食管反流病、重症胰胆疾病治疗上疗效突出;骨伤病诊疗中心融合现代技术与中医传统疗法,精准诊治颈腰椎疾病、股骨头坏死等;肿瘤科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胃癌、肺癌等恶性肿瘤;心病科、脑病科分别在病毒性心肌炎、脑卒中与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男科、甲状腺乳腺病科、周围血管病科等专科的中医诊疗优势显著;外科则在腔镜微创与介入技术基础上,将中医药全程融入围手术期治疗;褚氏妇科、蔡氏喉科更以深厚底蕴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 与河南中医药事业大发展同频共振,河南省中医院已经逐步形成“人才引培成果优异、科研工作夯基垒台、医学教育亮点频出、医疗服务效率稳步提升”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格局。当前,河南省中医院正通过持续强化内涵建设、制度建设与体系建设,在“人才兴院、科研强院”的创新之路上加速前行,迎来了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时期,力争为区域内乃至全国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为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扬帆篇 勇攀高峰,树立标杆,铸就健康中国建设“新名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河南省中医院紧扣河南省中医药强省建设部署要求,敏锐地捕捉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锚定建设创新型、研究型、引领型综合性中医医院的目标,奋力谱写国内一流综合性中医医院建设的新篇章。 当前,河南省中医院正以“打造传承创新、特色鲜明、服务高效、管理规范、群众满意,且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中医临床研究型医院”为方向,在中医药科研与服务领域勇攀高峰,为中医药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有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出“中原强音”、展示“河南名片”。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树立跨省协作新标杆。2025年9月17日开诊的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肿瘤)中心建设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河南医院(以下简称龙华医院河南医院),成为河南省中医院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为中原地区肿瘤诊疗注入“国家队”力量。 龙华医院河南医院依托河南省中医院五龙口院区建设,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一期开放床位500张,设立5个肿瘤病区、7个亚专科,上海龙华医院顶尖专家团队常驻院内服务患者。此次合作共建,旨在提高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的肿瘤诊疗水平,向“国家队”看齐,降低河南省肿瘤患者的区域外转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医疗服务。 在专家资源与诊疗能力建设上,龙华医院河南医院汇聚多方顶尖力量:第三届国医大师、龙华医院主任医师刘嘉湘,提供线上远程指导;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河南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郑玉玲,定期在院内坐诊;上海龙华医院及河南省内大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岐黄学者组成核心诊疗团队,持续开展坐诊、查房与多学科会诊(MDT),为复杂肿瘤病例提供精准的解决方案。 学科与科研建设层面,合作更显深度:上海龙华医院专家深度参与龙华医院河南医院医疗团队培育,通过联合查房、多学科诊疗实践、实验室共建等方式,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能战斗”的国家级肿瘤诊疗队伍;双方聚焦河南特色高发肿瘤(如食管癌)开展联合科研攻关,推动中医药诊疗方案更深入地纳入全国肿瘤诊疗国家标准。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龙华医院河南医院的服务范围将辐射整个中部地区,惠及山西、陕西、湖北及青海、西藏、新疆等省(自治区)的转诊患者,真正实现“国家级资源、区域化服务”。 打造质控“河南标准”,引领行业规范发展。在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进程中,河南省中医院主动扛起“行业标杆”责任,以质控中心建设为核心抓手,助力全省中医药行业发展规范化、质量安全标准化。 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统筹指导下,河南省中医院作为依托单位,牵头成立河南省中医医疗机构急诊重症医学、病案管理、药事管理、护理、感染管理、介入(综合、外周血管和神经血管)、内镜、中医医疗技术(敷熨熏浴类、中医微创)等8个质控中心及本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结合河南中医药诊疗实际,制定并印发相关质量控制标准,在全省中医医疗机构推广应用,从根本上提升河南省中医药服务的同质化水平与安全保障能力。 树立规范运行标杆,输出中医院建设经验。河南省中医院近年来以“考核评价”为导向,细化医疗质量、患者安全、服务效率、人文关怀等考核维度,实现“质量、安全、效率、服务”同步提升,在强化医院自身规范化运行的同时,积极为全省中医医院建设提供“省中医经验”。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完成《二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三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的修订工作,为全国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与规范化建设提供重要参考。此外,河南省中医院还牵头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肩撞击综合征中医诊疗指南》、中国抗癌协会《中国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项国家级团体标准,将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行业规范,进一步扩大河南中医药在全国的影响力。 淬炼中医药人文精神,塑造中医药服务品牌。在40年发展积淀中,河南省中医院始终注重中医药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以文化铸魂塑造特色服务品牌。一方面,河南省中医院搭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升级“线上+线下”生态传播链,通过官方平台、科普节目、健康讲座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医院诊疗实力与服务理念,实现医疗服务品牌的广泛覆盖;另一方面,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健康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三下乡”“中医经典普及”等惠民活动,走进社区、校园、乡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普及中医药知识、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让百姓从身边小事感受中医药的魅力,真正实现“中医药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为河南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 从1985年到2025年,40年的开拓创新,河南省中医院在河南中医药事业发展历史上,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书写下厚重的历史长卷。当前,河南正在加速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面对新的征程,河南省中医院正谋划更加宏阔的发展布局,以勇担全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时代担当,全力打造中医药事业的临床高地、科研高地、育人高地和文化高地,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做出新贡献,铸就河南省中医院奋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崭新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