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五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肝硬化的早期信号
干眼症的预防与治疗
反复鼻塞流涕 当心过敏性鼻炎
除药物治疗外 高血压患者还需注意生活方式
家庭应急处理口腔疼痛法
藏在手术室温度里的学问
心跳失控 警惕房颤引发中风
1
11 1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干眼症的预防与治疗
 


□刘娜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的眼睛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清晨睁开眼刷手机到深夜加班盯电脑,从地铁上追剧到睡前刷视频……眼睛很少得到真正的休息。这种高强度用眼模式会引发一种常见却常被忽视的眼部疾病——干眼症。它不像近视那样广为人知,却让全球数亿人苦恼不已。
    干眼症不只是“眼睛干”那么简单
    干眼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泪液的质或量异常、泪液动力学异常,致使泪膜稳定性降低,常伴有眼部不适及眼表组织病变。泪膜是由油脂层、水液层和黏蛋白层构成的眼球表面薄膜,主要有润滑眼球、防止感染以及维持清晰视觉的作用。当泪膜的稳定性被破坏时,眼睛便会出现干涩、疲劳、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等一系列症状。
    现代生活方式是干眼症的“催化剂”
    干眼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是首要诱因。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进而干扰正常的睡眠节律。长时间注视屏幕还会使眨眼频率大幅降低。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分钟眨眼的次数为15次~20次,但盯着屏幕时为5次~7次,这会导致泪液在眼表分布不均匀,且加速其蒸发速度。此外,空调房、暖气房等干燥环境会进一步降低空气湿度,加剧泪液蒸发;佩戴隐形眼镜、眼部化妆、长期熬夜等也会破坏眼表微环境,诱发干眼症。
    干眼症的症状因人而异
    干眼症的症状并非千篇一律,轻者可能仅感觉眼部干涩、疲劳,重者则可能出现持续性刺痛、畏光、流泪(反射性分泌过多)、视力波动(眨眼后暂时清晰)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伴随眼红、分泌物增多、眼皮沉重等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干眼症可能引发角膜溃疡、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影响视力。因此,切勿因症状轻微而忽视干眼症。
    从预防到治疗的全链条管理
    在预防方面,调整生活方式是关键
    控制用眼时间: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20秒,减少连续用眼。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有意识地增加眨眼频率,保持眼睑清洁;减少隐形眼镜佩戴时间,选择透气性好的镜片;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优化用眼环境:使用加湿器或放置绿色植物,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避免空调、风扇直吹眼睛;调整屏幕亮度,减少蓝光暴露。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Omega-3脂肪酸(一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改善泪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干眼症。
    在治疗方面,制定个体化方案,缓解症状
    人工泪液:这是轻中度干眼症患者的首选,可补充泪液,缓解干涩。需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无防腐剂或适合自身眼表状况的产品。
    物理治疗:热敷(用40摄氏度~45摄氏度的热毛巾或眼罩)可促进睑板腺油脂分泌,睑板腺按摩可疏通堵塞的腺体,强脉冲光治疗能通过光热作用改善泪膜的稳定性。
    药物治疗:对于中重度干眼症,可应用抗炎药物或促进泪液分泌的药物,如普拉洛芬滴眼液、环孢素滴眼液(Ⅱ)。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通过泪小点栓塞术封闭泪道,减少泪液流失。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