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四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一种骨科患者腿部康复训练用踩踏器
一例血管损伤患者的护理要点
以爱之名,重寻护理温度与价值
1
11 1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以爱之名,重寻护理温度与价值
 

□李 哲

   清晨7点30分,我像往常一样整理好衣帽,带上笔和随身笔记本,和同事走进病房,开始例行晨间护理与查房。此时,护士小王推着治疗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静脉输液、雾化吸入、更换管路、测量血糖……每个操作都娴熟流畅。
    杨老先生是我们科室的老病友,这已是他在院康复的第三个周期。当我走近时,他一如既往地向我打招呼:“早啊!你看小王工作多利索,跟现在手机里说的AI(人工智能)机器人似的。”大家闻言都笑了起来,气氛轻松自然。就在这时,张中南教授的《唤醒护理》一书中“人本位”3个字突然在我脑海中浮现。
    在《朗读者》节目中,我曾听一个医学教授说:“请记住,你们每天面对的不仅是‘病’,更是患病的‘人’。”传统的护理模式受工业化思维影响,形成了固化的操作流程。护士们如同流水线上的工人,将患者简化为各项指标与数据:体温36.5摄氏度、脉搏76次/分、血压110/7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护理记录单上虽然填满了数字,却无一反映患者的真切感受。这种将复杂护理实践简化为技术操作堆砌的方式,忽视了疾病背后那个有情感、有故事的生命个体。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往往更关注操作是否规范,而非去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
    《唤醒护理》中提出的“人本位”护理理念如同一剂清醒剂,重新定义了护理的核心价值:护理不仅是单纯执行医嘱,更要全面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书中,张教授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经历:某年,他在国外一家牙医诊所拔牙,次日诊所护士进行电话回访,当时他除了疼痛没有任何不适。然而两周后,拔牙留下的深洞让他感到不安,担心无法愈合,遂打电话给诊所。接电话的正是那位护士,护士告诉他牙洞会自行愈合,但至少需要45天。果然一个半月后,牙洞长好了。张教授在书中提到,若当时的疑问未得到解答,种种担心会导致其血压升高、食欲不振。护士的一句简单指导化解了他的“心病”。护士专业而肯定的回答,也是治疗过程的延伸。
    患者是一个多维度的整体,而非器官的集合,护理的本质在于科学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南丁格尔曾说:“护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爱的艺术。”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守护这份人文传承。每位护士都应铭记:我们照护的不是病历上的诊断,而是承载这个诊断的生命个体;我们测量的不仅是数字化的生命体征,更是鲜活的生命故事。当护士耐心倾听失眠患者的心声,主动询问被褥是否舒适,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帮助并给予鼓励时,这些超越技术层面的互动,正是护理职业崇高价值的体现。
    《唤醒护理》的核心启示或许在于:最好的护理永远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真诚相遇。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唤醒护理》不仅是一场专业革新,更是一次医疗人文的精神回归。
 (作者供职于内乡县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