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 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 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 林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完备的治疗方案救治复杂急性脑梗死患者
医院搭舞台 戏迷闹元宵
胃底肿瘤切除术救治患者
精准治疗肠系膜脂膜炎
如何应对“后高考心理”?
生育健康宝宝应注意哪些问题
1
11 1 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精准治疗肠系膜脂膜炎
 

    庄女士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住院34天,从消化科到风湿免疫科,经过侯鹏飞消化团队和李凤菊风湿免疫团队接力排查,放射科专家通过256层螺旋CT发现蛛丝马迹,最终明确诊断为肠系膜脂膜炎。风湿免疫团队查阅国内外医学文献,拟定精准治疗方案,解决了折磨庄女士2年的腹痛、发热问题。
    60岁的庄女士是一名退休干部,2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脐周持续性胀痛、间断性发热,体温最高时达到39摄氏度。在西安工作的子女专程把她接走,相继被几家医院按照感染性腹泻、克罗恩病等疾病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腹痛持续加重,体温时高时低。
    最近,庄女士走进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消化科。侯鹏飞为庄女士做了全面检查,认真研究了西安几家医院的资料,组织全科医务人员进行讨论。大家认为,各项检查提示全消化道无炎性和占位性病变,功能性腹痛不应长期伴随发热,应排除消化系统疾病;血沉、C反应蛋白(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明显升高,提示机体有炎性反应,应该高度怀疑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后决定请该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李凤菊前来会诊。
    李凤菊经过查体和研究资料,同意侯鹏飞、刘伟等专家的诊断意见,但感觉又不像临床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李凤菊建议把检查范围从消化道内部转移到消化道外部,做一个胸部、腹部的256层螺旋CT。管床医生随即开出了CT申请单,并把患者转到风湿免疫科住院。
    256层螺旋CT格外清晰,负责阅片的放射科副主任侯庆宇仔细研究,给出了多项提示报告:双下肺纹理模糊并散在纤维灶;部分胸主动脉增宽钙化;肠系膜脂膜炎、部分淋巴结肿大……从胸部到下腹部一共发现了6处异常。
    李凤菊看到侯庆宇签发的诊断报告,复查了CT片,断定引起庄女士持续腹痛、间断发热的罪魁祸首就是第三项诊断——肠系膜脂膜炎、局部淋巴结肿大。
    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累及肠系膜的特发性炎性疾病,临床少见,发病机理不明,李凤菊在教科书上学到过,但在临床还未接触过。李凤菊把团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查阅中文文献资料,一组查阅英文文献资料,写出两份肠系膜脂膜炎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等综述报告,进行全科研讨。尽管有关该病的中文及英文文献资料极少,但是经过全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他们还是找到了国内外报道的一些典型病例,明确了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经过规范化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庄女士腹痛逐渐减轻,未再出现发热症状。住院一个月后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指标恢复正常;复查CT,肠系膜脂膜炎已经吸收,庄女士痊愈了。
    庄女士出院之后,李凤菊安排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定期随访,嘱咐她定期复查,对她进行规范化的院外疾病管理与康复指导。目前,庄女士已经恢复了正常生活。
    李凤菊说,临床工作需要逻辑思维,有时还需要非逻辑性的经验和直觉。
(陈述明  林 玲  司民权)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