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 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 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 林
 
第六版:视 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多轮驱动构筑中医强省梦
要保护好中医学生做临床的信心
中医药管理型人才亟须培养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指导意见》提出促进中医心理学发展
16个部门联合发文促中医药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
现代中药民族药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
中医博客
1
11 1 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多轮驱动构筑中医强省梦
 

本报记者 李 季

    拥有一亿多人口的河南省,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作为中医药大省,我省提出了打造中医药强省的口号。推广中医“治未病”模式,完善符合中医特点的医保支付制度和补偿机制,发展中医药产业,打造中医药文化产业等多轮驱动,让我省中医药强省之梦呈现绚烂多彩之势。

普及“治未病”知识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治未病”核心理念指导下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理论认识和技术方法,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组织各地、各级中医医院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活动,加深群众对中医“治未病”理念的认识,普及了“治未病”知识,弘扬和传播了中医药文化。我省各地利用各自中医药资源打基础、强中医,努力让中医药为群众健康发挥更大作用。
    驻马店市卫生计生委重视中医“治未病”工作,成立了中医“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级中医医院还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并在专科专病诊室增设“治未病”内容,利用专科门诊定期组织专科医生开展“治未病”咨询服务等,建立健康管理电子档案,进而起到“治未病”的作用。
    2016年,驻马店市中医院增添中医“治未病”设备360台,该院“治未病”中心接诊病人23351人次,中医体质辨识16240人次。该市积极推广中医特色治疗和中医适宜技术,比如对妇产科疾病患者以及孕妇,在疾病预防、康复和围产保健中,使用中医适宜技术。真正实现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让群众“治好病,少花钱,痛苦少,副作用小”。
    驻马店市在健康养生教育中,采用体质辨识诊室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指导,使接受者信赖中医自然的养生保健功能,在心理上更加接近中医的自然和谐。他们还制定中医养生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采用针灸、推拿、中药饮片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干预服务;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案,开展饮食、运动、进补等服务,并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资料,广泛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活动,充分发挥了中医“治未病”优势,深受群众好评。
    信阳市充分认识到中医发展处在转型时期、攻坚阶段,要发展好中医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发展。他们在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的指导下,对中医药支付方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医药参与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门诊中药饮片、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了一定比例的报销,使群众选择中医治疗有了更多的优惠。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下,我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已经“遍地开花”,已建成的中医馆设置有中医诊疗室、理疗室等,并配备了中医电疗仪器、火罐、牵引床等基本医疗设备,开展了针灸、电疗、推拿、药疗、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此相适应的中医药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全面铺开,让中医药科普知识“进村入乡,进区入户”已经成为现实。随之开展的中医“治未病”诊疗项目,会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养生指导,中医药调养治疗将成为群众健康的首选。那么,基层就会成为“治未病”重地,让群众共享中医“治未病”健康红利,已经不是奢求。

打造中医药产业经济链条

    就是利用河南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打造中医药文化、中医旅游、中医药产业互联互通的经济链条。
    南阳市地处亚热带气候向温带气候过渡的地带,这使南阳市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盛产中药材的“天然药库”。全市境内已经确定的天然中药材达2357种,道地名优中药材50多种,中药材总储量2.5亿多公斤,且多为无污染的有机药材。该市依托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以弘扬张仲景医药文化为动力,文化、教育、科研、医疗、保健、产业“六位一体”,加快构建中医药特色产业集群,使其成为支撑南阳市崛起的又一富民、惠民产业。
    南阳市加速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如今的南阳市区内大小中医门店和保健店随处可见,县(乡)中药材种植连片成林,境内山川更是一座座“天然药库”,数十家中医药加工企业一刻不停地变“草”为“药”,产品远销海内外,许多农民依靠种植中药材,正把“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变为现实。据统计,南阳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64万亩(1亩=666.67平方米),实现产值18.2亿元。
    南阳市还以举办一年一度的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为载体,把其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促进中医药与旅游业的发展融合。把中医药文化、中药材种植园区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利用优越的中药材和山水资源以及南阳市厚重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规划建设一批中医药旅游景点,发展中医药观光游、养生游等,成为南阳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
    同样,依托于古色古香的开封市中医院建立的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2015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该馆不仅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还是科普宣教养生旅游示范基地。2014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视察开封市中医院后指出:“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
    对于中医药文化产业的提升,我省将强化宣传推介资源,让省内中医药文化资源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让中医药文化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展现迷人的魅力。
    今年,我省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进程,实施中医药优先发展战略。着力完善中医药发展机制,推动并建立河南省政府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进中医药改革创新,推动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特点的医保支付制度和补偿机制;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持续完善省、市、县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探索建立妇幼保健机构、疾控机构中医药服务标准规范;持续推进学术传承创新,筹划启动省中医药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建立完善中医药教育和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全国领先的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把中医儿科、骨伤等优势专科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重点学科等。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和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强化中医药文化科普队伍建设等工作。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