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长海
前几天,一个中医实习生跟我说起了临床的事情,他目睹了带教老师的中医疗效,原本就对中医充满信心的他,更有跃跃欲试的冲动。翻阅古今医著,笔者仔细研究名老中医的成长历程,发现他们均是因为一个或几个有效案例而产生了学习中医的兴趣。一些名医在年迈时,医术甚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对自己年少时开方用药的经历也历历在目。 中医是依赖于临床发展至今的学科,临床是核心,看好病是关键。因此,培养中医学生应以临床为核心,能够懂中医、用中医,能用好中医方法看好病才是关键。因此,当下所有的中医教育、中医研究均应围绕临床来开展工作。 如今,存在的问题是中医围绕临床教学时常成为一句空话。主要原因:一是大学教授虽然熟悉中医经典,但是缺乏丰富的中医临床体验,也就讲不好临床课程。二是有水平的临床老师和高级职称教授与学生之间联系得不够紧密,学生无法感知中医魅力。三是临床实习缺乏中医实践或者学习中医的时间不充足。 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医照本念经,辛苦学习只是记忆或者没有记住,得不到运用中医的体会。这样,中医学生对中医就不会产生兴趣,有热爱是源于选择中医的责任。一些中医学生对中医是一脸茫然,即使研究生也是如此。 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医学院教育被人诟病。中医学生读了大学,并且满腹经纶,却比不上初中毕业就从事中医的同事,这是教育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院教育偏于理论而疏忽临床,偏于说教而不知中医为何物,不做临床即使研究成果如何丰厚,终究没有中医临床信心。 在这种状况下,培养中医学生做好中医临床工作的信心显得十分重要,关乎中医信念和中医职业,如果没有自信心,很多学生只是图有中医虚名,迟早会改弦易辙。培养中医自信心,首先要培养对中医的兴趣;但凡考上中医院校的学生,都应当树立对中医的信心。无论中医临床专业还是中医康复护理专业,很多中医学生都是信心满满、兴致勃勃,这就要保护好他们的兴趣和信心,然后将他们引到临床上,而且是真正的中医临床,接受真正的中医训练。 近年来,河南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仲景班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探索。笔者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学生的中医兴趣浓厚,又可早期跟师学习,见识中医疗效,因此他们对中医也就更加充满信心。只要有信心,就能深入钻研,奠定学院派中医教育的优势。 笔者有不少同学,多少年来一直坚持中医临床工作,也有本科毕业的学生热衷于中医临床工作,疗效好,病人满意,所以他们发展得很好。从当前情况来看,也适应了医师制度改革之需要。如果高学历的中医学子都能够如此强化中医,那么,多年后中医群体必定发展得更好。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