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动 态
 上一版    下一版  
一张照片背后的艰辛与责任
特殊患者回家记
8小时抢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局部晚期乳腺癌根治和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成功实施
开封开展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专项行动
图片新闻
及时抢救,急性前壁心梗患者脱离险境
1
11 1 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一张照片背后的艰辛与责任
 

本报记者 常俊伟  通讯员 王予东

   2月20日凌晨4时20分,新乡市中心医院麻醉手术部的护士孟灏用手机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中,一位身着绿色手术服的医务工作者在手术间隔壁的体外循环间地板上和衣而卧,甚至来不及脱下手术室专用拖鞋。
    这张照片的主人公就是新乡市中心医院麻醉手术部护士耿帅。据耿帅介绍,其实,当时在他身边还有一个人,就是紧盯人工心肺机指数的该院麻醉手术部体外循环专家杨伟。
    当天进行的是一台心血管疾病手术,由于患者的心肺功能很差,给手术造成了很大的难度,负责这台手术的麻醉师、医生和护士已经连续工作了将近24小时。其实,面对这种高强度连轴转的工作,这些医务工作者早已习以为常。在手术室放着的盒饭已经凉透,手术室护士长孟令萍说:“这些盒饭是昨天晚上送过来的,可是到了今天早上也没有人顾得上吃饭,也不知道是谁叫的盒饭。”
    在这里,在很多情况下,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上下班时间都是不固定的。有需要请上级医院的专家主刀时,时间就要根据专家的安排而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请专家主刀的手术时间都是在非正常工作日(如周末、节假日等)。孟令萍说:“不论什么时间,还是你在做什么,面对需要抢救的患者,医务人员总会准时出现在手术室。”
    如果遇到孩子、老人或者特殊的患者做手术,为了不耽误他们的手术时间,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往往要提前两小时赶到手术室,凌晨5时就要开始准备。“披星戴月”是这些手术室医务人员的真实写照。
    手术室对他们而言,就是与病魔搏斗的战场。但是,无规律的作息、不按时的进餐、手术过程中帮助患者变化体位,常常让这些医务人员不同程度地患上职业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神经衰弱……不论工作多么艰辛,面对需要抢救的患者,他们总是不顾一切地冲在一线!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