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李世克
健康不是没有疾病,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相适应的完好状态。 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其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精神疾病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率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产前产后的发育情况、躯体疾病和成瘾物质等。如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没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可相互影响,患有躯体疾病也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心理因素包括人的个性特征、对事物的看法、应对方式和情绪特点等。如心理负担过重、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心理反应大,均可能诱发精神疾病。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社会因素包括生活中的各种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文化、环境等。如天灾人祸、亲人亡故、工作或学业受挫、婚姻危机、失恋等重大生活事件是诱发精神疾病的重要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生的各个阶段。 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及团结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青少年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自我伤害、网络成瘾、吸烟、接触毒品、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中青年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老年人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有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拓展兴趣爱好,是避免老年人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精神专科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咨询、检查和诊治。心理行为问题的处理,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主,辅以社会支持和药物对症治疗。在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目前已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心理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方法。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者,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遵照医嘱全程不间断按时按量服药。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