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 版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漯河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亮相全国医改推进会
为新生儿家长上好预防接种第一课河南举办“妈妈课堂”演讲比赛
视物模糊没想到是肿瘤转移
开封市2017年度健康扶贫成效显著
新闻图片
简讯
内乡县“健康扶贫服务包”送到困难群众中
安阳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启用暨郑大一附院医联体安阳医院揭牌
1
11 1 2018年1月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漯河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亮相全国医改推进会
 

    开栏的话:为了推进健康中原建设,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营造有利于卫生计生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河南省卫生计生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健康中原 共建共享”主题宣传月活动。本版特开设专栏《健康中原 共建共享》,对此次活动进行展示、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本报讯 (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纪雨辰 谷东方)近日,漯河市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吴书清在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举办的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培训班暨推进会上做交流发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改办、卫生计生委领导,15个首批国家级示范城市和14个省级示范城市的负责人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漯河市作为河南省唯一一个首批国家级示范城市在大会上做了《聚焦关键环节 因地制宜施策 稳妥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专题发言,漯河市医改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2016年5月,漯河市被确定为第四批国家医改试点城市,先行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一年多来,通过药品零差率、挤“水分”及调价格等综合措施,漯河市聚焦重点领域,勇于克难攻坚,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有效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市公立医院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全省唯一的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进示范市。
    吴书清说,漯河市破除以药补医是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根据医改方案,全市12家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收入,以调整服务价格补偿90%和财政补贴10%的方式给予补给。
    为了进一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降低医疗运行成本,从源头“开刀”治理药品“回扣”“带金卖药”等现象,2017年7月1日,在前期取消药品加成的基础上,漯河市引入三明医改经验,药品采购加入“三明联盟”,实行集中采购、集中支付,落实“两票制”。此举就是以三明用药目录为基础,结合南方、北方临床用药需求和医保报销差异,制定出“三明目录+增补目录”,共有2634个品规纳入。两个用药目录相同的部分,药品执行三明招标价格,不同部分则实行议价、带量采购,这就为药品采购环节挤出了“水分”、腾出了空间,让取消药品加成之后的药价又实现了再次降价。同时,漯河市还设立了“药品与耗材配送结算平台”,纳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所有医院都必须在平台上集中采购本单位临床所需药品,不允许单独采购目录外药品,更不允许有新的财务支付药款行为。对于目录外所需药品,各医院则实行备案采购,同样执行集中支付和“两票制”规定。漯河市医管办在收票确认之日起30天内,通过设立的集中支付账户完成药款结算,缩短还款周期。
    漯河市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医患双赢和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切入点的改革,让当地百姓得到了实惠;而改革后的调整服务价格、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则让当地医院迎来了学科建设、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提升等方面的发展。漯河市公立医院价格调整与取消药品加成同步完成,以减少的药品加成收入及下调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收入为基数,合理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诊疗、手术、护理等服务项目价格。目前,漯河市已上调护理费、手术费等5项,下调大型设备检查费6%。其中,改革之后上调的医疗服务价格不增加群众的看病负担。
    2017年,漯河市财政部门将700多万元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当地政府将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专科建设等同时列入财政预算并优先予以保障,设立了500万元学科建设发展基金,重点落实对中医、妇幼保健、精神病等专科医院的倾斜政策。2017年上半年,漯河市6家公立医院门急诊次均费用同比下降,出院患者次均药品同比下降9.09%。12家公立医院中有8家医院药占比小于30%,调整的医务性收入同比上升22.71%;全市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37%,初步完成省定目标。
    吴书清在大会发言时表示,漯河市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引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创新,发挥漯河市作为国家级示范市的模范带头、引领作用,巩固完善改革发展成果,全力推动漯河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