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县平乐镇丁沟村中医诊所 黄松木
切脉是中医了解病情的一种独特的方法。要想学好中医,首先要熟练掌握正常脉象,以常衡变,然后才能辨别各种复杂的病脉。
定脉位:患者手心向上,平伸上臂与心脏持平,腕下垫寸许厚。[医者用中指先定关脉(即桡骨茎突高骨处)旁的桡动脉处定关脉],再以食指按在关前一指处定寸位,将无名指按在关后一指处定尺位,轻按称举,中等用力称寻,重力于筋骨称按,统称举寻按。医者左手诊患者右臂,右手诊患者左臂。
正常脉象
正常的成人脉,一息四五至,从容和缓,节律均匀有神,再熟练掌握以下五句话即可掌握常脉的全部,它是五脏六腑正常的脉位,正常波动形态以及搏动的轻重等多方面的总结。 左寸心小肠浮大散:心为脏,小肠为腑,它的常脉在左臂寸位浮而大散,浮似杨花落地,散为涣散不收。 左关肝胆囊沉长弦:肝为脏,胆为腑,它的常脉在左臂关位沉而长弦,沉似石沉水底,长似如循长竿,弦似如按琴弦。 右寸肺大肠浮涩短:肺为脏,大肠为腑,它的常脉在右臂寸位浮而涩短,浮似杨花落地,涩似轻刀刮竹,短而不能满部。 右关脾胃仓中大缓:脾为脏,胃为腑,它的常脉在右臂寻位大而和缓,自然有神。 两尺肾膀胱沉滑软:肾为脏,膀胱为腑,它的常脉在两臂尺位沉而滑软,沉似石沉水底,滑似盘中滑珠,软为柔软流利。这里须知,男左辨肾阴,女右辨肾阳。
病脉
一、按切脉的轻重分类。 浮脉:主表证,浮似水上漂木,浮而有力为表实(即多风热,腠理闭,无汗,发热头痛),浮而无力为表虚(即气血虚,头晕眼花,虚汗出),浮而软为濡脉,似水漂棉絮为表湿(即皮水,脾虚不制湿,皮下指按如泥),或久病阴亏,或阳浮越于外(即虚烦,真寒假热,面赤烘热)。 沉脉:主里证,沉似石沉水底,沉而有力为里实(即内中寒凝集聚,或气血瘀滞,或水饮,疼痛),沉而无力为里虚(即阳虚气陷,畏寒,上下气不衔接,口干咽干)。 伏脉:推筋寻骨才得,此脉主邪气内闭,阳气不得宣通,痛极。 二、按脉搏快慢分类。 数脉:一息大于四五至(大于每分钟80~90次),主热,数而有力为实热(即阳热亢盛,燔灼阴液,失眠狂烦),数而无力为虚热(即气阴两虚,心烦,五心烦热,口渴,汗出)。 疾脉:一息大于七至(约大于每分钟120次),主阳气盛极,阴气欲绝或元气将脱,危象。 迟脉:一息小于四至(小于每分钟60次),主寒,有力为寒积(即阴寒凝滞,经络、腹部冷痛),无力为虚寒(即阳气虚弱,运血无力;或畏寒乏力,脾胃虚寒,消化不良)。 三、按脉搏的节律分类。 促脉:脉数有不规则间歇,主阳盛热实(即气、血、痰、饮、食五积停中,如咳喘为痰积,其他依此类推),促而细小无力为虚脱危象。 结脉:脉缓有不规则间歇,主阳虚寒积(即寒积阴盛气结,寒痰结滞痛)气血痰浊瘀滞。 代脉:脉来中止有规律,但停跳时间较长,方而复动,主脏气衰微。 四、按脉搏力量大小分类。 虚脉:三部浮中沉匀无力,主虚证(即气阴两虚,伤暑,自汗怔忡)。 弱脉:陈细无力,主久病气虚(即阳气阴精俱虚,易受外邪侵袭)。 微脉:似有似无,似绝非绝,主气血阴阳虚极。 细脉:脉细如丝,主阴血不足。 实脉:三部浮中沉匀有力,主实证(即阳火郁实,发狂,谵语,呕吐,便秘,气痛)。 洪脉:似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热盛(即火热炎炎,心肺火炽,咳喘或胃热阴伤)。 五、按搏动形态分类。 弦脉:如按琴弦,硬而有力,主肝病疼痛。 紧脉:脉来绷急,牵绳转索,似弦脉,但张力不大,有弹性,不硬,主寒主痛。 滑脉:似盘中滚珠,主痰浊食滞,常人气血亢盛,或孕妇。 涩脉:似轻刀刮竹,往来艰难,主血少精亏,或气血瘀滞。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主大失血,阴精大亏。
总结
违背常脉,便是病脉。《黄帝内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此外,还须四诊合参,方可无疑巨细。 笔者写的主导思想,以叙述简明、层次清晰、着重总结的原则,尽可能使读者一目了然,故对初学自学者尤可帮助。笔者水平有限,难免遗漏差错,还望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