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金灿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张伟平提醒广大群众:我省城乡居民疾病谱中,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河南死亡率排在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和道路伤害与中毒,它们基本都与慢性病相关。广大群众应积极学习健康知识,进一步提升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素养水平。
全省慢性病防控成效显著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伟平说,长期以来,河南省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控工作,在普及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综合防控、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普及、健康适宜工具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慢性病的早诊、早治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先后开展了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搭建了河南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探索出了脑卒中“省-市-县-乡-村”五级脑卒中防治网络体系,优化了“防治管”相结合的脑卒中综合防治模式;对城乡居民进行了癌症登记和早诊、早治,借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规范对高血压病、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管理等。 “可以说,在全国尚未形成真正有效的慢性病防控模式下,河南省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探索,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医防结合、基层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提升以及全省慢性病防控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张伟平说。 自河南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2012年启动以来,到2017年年底,全省共建成国家级示范区15家(全国368家)、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56家。省内一些地方将慢性病综合防控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重大项目,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相关保障政策,促使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持续稳步推进,利用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为居民提供良好活动场所。相关媒体发挥作用,为大众传播健康知识,进一步提升居民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素养水平。 全省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建立日常工作联系机制。市、县级疾控中心定期开展现场指导工作,督导频次和督导质量得到稳步上升。多数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联系较为密切,公共卫生监测、报告能力明显加强。 河南省积极开展疾控人才培养项目,提高基层慢性病防控人员业务素养。 经过努力,河南省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目前,全省肿瘤随访登记覆盖率、重点地区上消化道癌早诊率、慢性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病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均达到国家要求目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0.34亿,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2011年至今,全省共建立20家脑卒中筛查与干预项目基地医院,全国最多。全省在新密市开展的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随访结果显示:通过应用医疗-预防-管理模式,高血压病知晓率(由58.16%上升至76.76%)、糖尿病知晓率(由45.30%升至74.59%)均得到了明显提升,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由12.28%降至1.30%)明显下降。 河南省在全国高级卒中中心综合100强中占14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周口市中心医院、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洛阳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阳市人民医院、漯河市中心医院、鹤壁市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其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荣获“国家卒中中心培训基地”称号。全省脑卒中急救溶栓时间缩短至40分钟以内,大大降低了脑卒中患病致残风险。 2017年,河南省国家肿瘤登记项目点为27个,覆盖人口3303万人,占总人口的30.98%,重点地区上消化道癌早诊率为85.78%,肝癌早诊率为81.83%,全省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6.70%,不仅提升了全省肿瘤防控水平,而且有助于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推进慢性病区域中心建设
张伟平说,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为了持续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河南省出台了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明确了全人群健康策略,要求关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针对基层的广大慢性病患者,在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将逐步加大健康管理力度,拟计划在试点的基础上,探讨成立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指导,借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参与管理的基础上,融治疗、健康教育、健康管理、保健康复于一体的慢性病管理新模式;优先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积极推进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分级诊疗,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慢性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完善双向转诊程序,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河南省还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加强慢性病诊疗服务实时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努力缩短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到就诊的有效处理时间;推广应用癌症个体化规范治疗方案,降低患者死亡率。在条件成熟的地方,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心血管病、癌症等慢性病区域中心,明确具体的医疗机构承担对辖区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的技术指导任务;加大二级以上医院公共卫生科室建设力度,保证专业人员配置,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 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工作实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满足慢性病防治需求;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加强医防合作,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