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陪伴是一种唯美的告白
唤醒那片“绿色”情
唤醒那片“绿色”情
女人是一尊镂空的玉——妇科门诊隐情纪录《暗伤》读后感
我在湘雅这一年
有一种疼让人痛不欲生
摄影天地-镜
1
11 1 2018年8月4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我在湘雅这一年
 

□李鸣嘉

   忙碌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
    13岁那年,我怀着医治亲人病痛的初衷立志学医;17岁,我填下了一张满是医学专业的报考志愿表;18岁,我在湘雅医学院走过了自己医学生涯的第一年。
    在军训后的新生课上,我们院系的何教授问我们为何选择学医这条道路。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是那么简单而又真挚:是对医生这个职业的敬佩,或者是为了给亲人诊治疾病,或者是受到家庭医学背景的影响。在何教授的引导下,我们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医生,应以医术获尊重、以仁心换真情。在课堂上,何教授说得最多的便是“人文情怀”。
    我第一次有医生的神圣感,是在穿上白大褂时产生的。穿上白大褂,我做实验时更加小心翼翼了,生怕出错,也许这就是心中的约束。从医学生到医生,此时小小的错误可能就会影响一个家庭未来的生活。
    上课时,我看着厚厚的医学蓝皮书,总是自作聪明地以为老师上课反复讲的内容便是考试重点。看到模拟试卷时,我才意识到“医学无重点”,就像老师的那句玩笑话“病人难道会按照重点来生病吗?”琐碎的知识点充斥着每个清晨。每到这时,我们都会跟学姐们抱怨大一的课程一点儿都不轻松。学姐们只是笑着告诉我们:“以后,你们会经常看到凌晨3点的星星,也会吹到凌晨5点的寒风。”何老师告诉我们,医生在见惯了生死离别后,不应该麻木,而是对生命更加的敬畏。带着这份敬畏,才能理解,“才不近仙者,无以为医”。
    看似轻松的大一生活,让我有时间去湘雅医院体验。在那里,对课上似懂非懂的问题,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当看到眼科的夏教授反复安慰眼中满是泪水的病人“没事没事,并不严重”时,我突然对“人文情怀”这个词有了理解。病人的疾病用精湛的医术便可医治;而内心的无助与痛苦,则需要“人文关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病人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肩上有着“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使命。
    这一年的医学院学习和医院经历,让我知道我的生活将注定与他人不同。等学医归来之时,病魔除去之日,我定会为自己骄傲。
     (作者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学生)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