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治疗慢性肝病案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
单方验方
针灸治疗痛风病案两则
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腰腿困重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李伯群:中医祛湿热小妙招
1
11 1 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针灸治疗痛风病案两则
 

□杨晓峰

   痛风病之名,始于李东垣、朱丹溪。中医之痛风病是广义的历节病,而西医学的痛风,则是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虽然病名相同,但是概念则异。临床观察,中老年人,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食膏粱肥甘之人多发。发病时关节疼痛,夜半为甚,且有结节,或溃流脂液。从病因来看,寒湿虽是诱因之一,但均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且此湿浊之邪,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
    因为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所以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也可能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而呈关格危候,即痛风性肾炎而致肾功能衰竭之症。凡此皆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称之为浊瘀痹。痛风病之发生是浊瘀为患,浊瘀滞留经脉,乃其特点。
    易颜(中国针灸推拿协会专题授课专家)说:“痛风的治疗方法,局部用火针,配合利水针法速效。”笔者依照此方法治疗两个案例,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案例一
    杨某,男,50岁。患者左脚拇指关节处红肿疼痛1个多月,形体丰腴,尿蛋白(+),曾服用布洛芬止痛消肿;而此次发病,服用布洛芬不怎么有效果,听人介绍,来我处尝试针灸。
    诊断:浊瘀痹(痛风病)。
    治疗:利水排浊,温通瘀阻。局部用细火针,烧红点刺,同时用易颜老师讲的利水针法,降则阴陵泉穴、太溪穴、太冲穴,升则曲池穴(男左升右降,女右升左降),留针42分钟。患者起针后下地,跺脚蹦跳,感觉很是轻松,痛感消失大半。第二天,患者又来针灸,进门就说:“脚完全不痛,太神奇了。”
案例二
    张某,男,62岁。患者左侧偏瘫12年,最近左脚拇指关节红肿疼痛两天,小便混浊,尿蛋白(++),尿酸高。
    诊断:痛风病,左侧偏瘫。治疗同案例一方法相同,留针期间,患者很快就感觉不痛,下地后跺脚,也不痛。患者高兴地说:“感觉很轻松,非常高兴。”
    这两名患者均通过针灸治疗一次,当场便可止痛,表现出针灸迅速止痛的作用。因这两名患者均有尿蛋白阳性,在上方穴位基础上加通肾穴、通胃穴、通背穴,治疗15天后,痊愈。
    通肾穴、通胃穴、通背穴。可治疗肾脏疾病、尿蛋白阳性。易颜师父的利水针法也是从肾治疗,这也是治病之本。应用火针局部温通祛邪引热,有奇效。
     (作者供职于洛阳市老城区中州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