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董文安)发展体育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让人少得病,甚至不得病,与医学的目的殊途同归。如果把体育与医学结合起来,就可能产生1+1>2的效果。9月7日,“体医融合”临床医学班在黄河科技学院开班,88名学员聚精会神地听了第一课;授课者是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胡大一还有一个新的身份——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名誉院长、“体医融合”临床医学班班主任。 据悉,开设“体医融合”临床医学班的高校在河南尚属首家,在国内也未见相关报道。 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院长黄涛告诉记者,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体医融合”临床医学班就是落实这一要求的尝试,也是强化医学生学习体验、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的具体实践。 据了解,“体医融合”临床医学班的学生在完成原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基础上,增设“体医融合”相关课程,内容涉及康复医学概论、运动疗法、体育保健、康复心理学、康复护理学、内脏病康复学、临床康复学、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等康复、运动、心理、护理、人文基础知识;教学采用校内讲授和医院床边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胡大一说,中国慢性病患者超过3亿人,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慢性病已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严峻挑战;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培养“体医融合”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对于落实慢性病防控措施、转变健康理念、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