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真相带来正义,正义给人安慰 ——《邪不压正》观后感
“糊涂”的小奶奶
人文关怀很重要
食新米 祭天地
和姐姐观赛
我爱妇产科
1
11 1 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食新米 祭天地
 


□陈 健

   “新米刚下来,我给你准备了一袋儿。你什么时候有空了,来我家把它带走。”不久前,在豫南淮河边居住的姑夫打来电话对我说。
    这个电话勾起了我的回忆。我的老家地靠淮河边,属于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水资源比较丰富。故而,老家的农作物是以水稻为主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养育了独特的风俗人情。新粮下来后,举行祭祀仪式便是其中之一。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老家的农耕劳作多以人工为主。为了保证成熟的粮食颗粒归仓,每到农忙时节,农民几乎人手一把镰刀在田间劳作。割完稻子后,要防老天“变脸”,老家的农民会乘着好天气迅速把稻谷运到场子里碾轧。农民称之为“打场”。秋收时间,对农民来说没有昼夜之分,白天、黑夜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稻谷运回家后,农民总算可以喘口气儿了。过不了多久,农民就会去街上的加工房打米,享受甜美的劳动果实。
    吃新米对老家人来说是一件很庄重的事。在老家有这样一种说法:用新米做第一顿米饭(老家称“干饭”)时,老家人一般都要到集市上割一块肉或杀一只鸡,来改善伙食。这也是对秋收的庆贺和犒赏。在开始吃新米饭之前,老家人会在院子里摆上一张桌子,盛上满满的一碗米饭,放在桌子中央,再虔诚地点燃三炷香对天祭拜。尔后,老家人分别把三炷香插在香炉中,摆放在米饭的前面。直到这一庄重的仪式完成,一家人方可进食。据长辈讲,这样做是为了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如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让过去猫腰躬身、挥汗如雨,一个月才能完成的秋收“大考”几个小时就能完美“收官”了。老家人的身体也轻松了,不再为秋收担惊受怕了。即便如此,老家的长辈们依然保留着对苍天的敬畏,对大地的深情,对自然的感恩!
    (作者供职于驻马店市正阳县卫生计生委)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