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八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恬淡乐观 何惧癌来
每周一练(慢性肾衰竭、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阴道炎)
携手共进 筑梦未来
1
11 1 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恬淡乐观 何惧癌来
 

恬淡乐观 何惧癌来
□罗银星

   说起癌症,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可怕,但在医生眼里,癌症只是一种疾病,只要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早发现,科学治疗,就有可能治愈。
    目前,癌症比较明确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一、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包括二手烟)、饮酒、长期进食低纤维食物及服用霉变食物。
    二、长期接触有害的气体或物质,如砷、苯、煤焦油等。
    三、长期不愈的慢性炎症和息肉,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宫颈炎、肠道息肉等。
    四、某些特殊的病毒和细菌,如EB病毒(一种疱疹病毒)与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有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有关,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有关,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关。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情绪和癌症的发病及治疗效果有密切的关系。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动物实验,他们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两组,同样定时定量喂食微量致癌物质。给予对照组舒适安逸的环境,让小鼠保持愉悦的情绪;对实验组则不定时制造噪音、铁笼外面放猫来吓唬小鼠,让小鼠处于焦虑、不安、恐惧的情绪中。结果发现,实验组小鼠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英国精神病学家发现喜欢抑制不良情绪、不善于宣泄或因为焦虑和抑郁而过分压抑自己情绪的人更容易患上癌症。此类性格已被命名为“C型性格”,也就是癌症性格。
    不良情绪不会直接致癌,但会以一种慢性持续性刺激来影响和降低肌体的免疫力,增加癌症发生率。这些刺激主要是通过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相互联系起作用,损害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减弱,机体正常细胞癌变,从而引发癌症。反之,情绪好时,大脑的情感中枢会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既可以镇痛,又可以抗衰老,同时还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中医在很早以前就发现情绪可以导致疾病。《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记载:“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笔者认为这段话从情志过激、外感邪气、过劳所伤3方面论述了“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气机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外科正宗》记载:“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也就是说,忧郁、思虑会导致乳腺癌,肝癌患者大多有“大怒、急躁”的经历,胃癌患者则常生闷气。
    不良情绪不仅会诱发癌症,对癌症的治疗效果也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英国研究人员将确诊癌症的患者根据情绪差异,分为积极乐观组和悲观绝望组,结果积极乐观组75%的患者活过了5年,而悲观绝望组只有25%的人活过了5年。
    曾经有人对160位抗癌明星做过调查,发现了几点共性因素:他们都接受过完整的正规治疗,都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小环境,如家庭和睦、领导同事关心照顾等。由此可见,良好的情绪对癌症的治疗效果影响之大。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已经开始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在药物治疗之外,配合心理疏导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黄帝内经》记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就是说,内在的心境要保持恬静、空旷、稳定,排除杂念、妄想,做到这些,就不会生病了。因此,保持恬淡虚无是我们要做到的一点。那么,具体怎么做呢?《黄帝内经》记载:“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也就是说,志趣闲适而不要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欲望,情绪稳定而无所畏惧,适度劳作而不要让身体疲惫,乐于现状而不互相攀比。
    心理失衡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那么,如何摆脱心理失衡,使思维正常运作,走出心理误区呢?
    一、加强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清醒地认识到生命由旺盛走向衰老直至消亡的自然规律,平静地接受身体上出现的各种变化,调整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保持心态平衡。
    二、合理安排生活。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会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工作与生活。通过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实,而充实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郁心理。同时,要培养兴趣爱好,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不健康的情绪,并可增强生命活力。
    三、适当变换环境。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更易引发心理失衡。而新的环境,可以使人变换心境,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避免心理失衡。
    四、保护心情平静。在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大量的信息不要紧张不安、焦急烦躁、手足无措。要保持心情平静,学会用现代科学信息的方法,提高应变能力;要尽量从多方面设想出获取它们的可行性途径,并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要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成功与失败,从而减轻个人的心理负担。
    五、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可使人潜心静气、陶冶情操,闲暇时一杯茗茶、一本好书可以帮助我们忘却烦恼,潜心静气。当然,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对于书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最重要的是阅读纸质书,少看电子书;尽量选择经典好书,少看那些充斥着暴力、权术、阴谋的书籍。
    总之,不良情绪是没有标签的毒药,伤人而人不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换一种心情生活,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情绪便会趋于平静。所谓“静以修身”,静下来,才可以产生智慧,才可以品味生活的美好,积极地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