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中药养生应遵从中医理论指导
努力提升中医药防治水平
现代教育方式如何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
以专业实力让老百姓放心——走进新郑市人民医院妇科
王旭注重经纬生息诊治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1
11 1 2018年11月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王旭注重经纬生息诊治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王旭注重经纬生息诊治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王旭曾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和大外科主任,学校外科教研室主任。他是第二批、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肛肠科疑难杂症,尤其善于治疗便秘及肠炎等疑难杂症。他主编、修订、参编的著作有《中医外科理治》《最新中国针灸疗法》《痔瘘问答》等12部,撰写论文《内痔核用枯丁疗法的体会》《痔瘘病的临床总结》《内痔病理及好发部位的临床研究》《漫谈漏管的治疗》《常见中医外科病名流源考之一》《123便痔病的临床观察》等60余篇。

   王旭出身于中医世家,为王氏第七代传人,擅长治疗中医外科和肛肠科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治疗便秘及肠炎等疑难杂症。其学术思想注重整体思维发展观、十二证治法和十二证治变化、经纬生息诊治法以及“主辅保抗”组方用药的应用。
注重十二证治变法内涵与运用
    王旭认为,整体有大小、有宏观与微观和超微观等不同或者区别,比如,大至天—地—人三者合一,小到微观和超微观等。一切事物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不断地发生、发展、变化着的。整体思维观是独具特色的中医基本理论体系的核心,在生理、病理、辨证、诊断、治疗、用药、预防等方面,中医都是以整体思维来把握、指导自己的行为。
    现代科学已经从微观、宏观领域进入超微观、宇宙观领域。王旭认为,中医临证时,既要深入考察事物的实体要素、层次结构和静态属性,又要纵观事物的整体功能、相互关系和动态结构;既要认知客体,又要研究主体及主客体的关系。
    十二证治法及其运用。有以表里、气血、寒热、虚实、脏腑、阴阳为主,进行内治的方法称十二证治法。各科疾病种类繁多,症状各异,且千差万别,但都可用阴证、阳证、表证、里证、气证、血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脏证等十二证治法概括之。而表、里、气、血、寒、热、虚、实、脏腑都可以用阴阳划分,即表、里、气、血、虚、实、脏、腑十证治法和阴阳二证治法,共称十二证治法。内治十二证治法的形成有利于建立正确的证型观。
    王旭认为,证来源于症状。不相同的症状,是立证治法的前提,也是立证治法的依据。然而,症状的产生,源自不相同的病因,不同的病因产生不相同的症状,所谓求因论治,也就是要求从症状之因求之,所谓追根知源矣。
    首先,王旭倡导的二因论是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二因论是指内因与外因。内因于正气,外因于病“邪”的二因论;而正气在两者之间是第一位的,也是起主导作用的。这是因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黄帝内经》中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记载。文字虽然短小但是意义深刻,准确地总结出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内因于“正气”,外因于病“邪”的二因论。其次,外因(邪毒)致病与内治十二证治法的关系。外因在疾病的发生中与内因相比是第二位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病“邪”虽然都能侵犯人体,但是侵犯的部位却不尽相同。当病邪侵犯人体之后,又由于病因、性质、数量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和人的体质强弱等不同,有的人发生了疾病,有的人可出现不相同或者相同的症状,有的病势缓慢,有的病势刻不容缓等。这和病邪的种类、侵犯的部位、致病的特点等有密切关系。
    外因(邪毒)统称“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外感。王旭认为,“六淫”邪毒中应增加传染力较强的“疫”毒。这样,外因(邪毒)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疫,统称七淫邪毒,更符合当今实际情况。为此,中医在为患者治疗疾病时,要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拓宽诊断思路,有关于七淫邪毒方面的认识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
注重经纬生息诊治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经纬生息诊治法是王瑞麟教师的《经纬生息诊断治疗法》原书稿的简称。王旭长期在临床上采用人体经纬生息系统理论,认为其既可作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之法,又可作为处方用药(内服和外用)的根据,尤其可为针灸、穴位注射、水针疗法的正确选穴和配穴以及注射用药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经纬生息诊治法是王旭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是继续发扬传统经络学说和在现代中外相关学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的一种新的治病用药依据,既可以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又可以作为对躯体内外疾病的辨病证型、分证型论治用药的依据。在“躯体外病证,显于外而源于内;躯体内病证,本于内必显于外”的整体思想观指导下,经过探索、研究,逐步发展形成系统完整的经纬生息诊治法。经纬生息诊治法是以躯体内外经络、脏腑、气血和解剖组织、生理、病理相结合为基础,并以阴阳五行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和“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的理论为根据,将躯体内外的生命信息,结合病因病机,运用辨病分证型论治相结合、多种手法和新技术,将人体内外的各种生命信息,按照经(络)、纬、区、穴、点以及特点部位的敏感系统等,进行归纳、分析,最后做出诊断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这称经纬生息诊断治疗法。
    经纬生息诊断治疗法腹诊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运用,正如《灵枢·本藏第四十七》中所说的“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这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一是便于医生全面了解内在脏腑有无异常,胆囊炎、附件炎等相关疾病的诊断,可作为诊断与鉴别的依据。比如腹部皮肤温度差异;不同部位阳性反应物;叩击时的反应与所在部位等。二是常用经穴阳性反应可因部位的不同提示有胃、肠、肝、胆、胰器官疾病等。
总结出“主辅保抗”组方用药方法
     组方用药方法也称组方配伍法。从古至今,中医药学中的组方用药方法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经历了由浅入深、从粗放到细微,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入、创新。
    从最早的药食同源—神农尝百草—以药制药—君(主)臣(辅)佐使等发展为王旭总结的“主辅保抗”组方用药方法。在整体思维观的指导下进行辨证,然后提出治疗法则,最后一个环节就写组方用药。如何组方?如何用药?这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和问题。组方配伍得当,可以将“是药三分毒”中的“毒”变为疗效显著的良药。反之,组方“杂乱无章”,配伍主辅不分,保抗不明,结果是“动手便错”,后果不堪设想。这充分证明组方用药方法的重要性。
    在数十年临床实践、探索、研究之后,在整体思维、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王旭总结出的“主辅保抗”的组方用药方法代替了传统的君臣佐使组方用药方法。“主辅保抗”组方用药方法,不仅保留了传统君(主)臣(辅)佐使组方用药方法的优点,还结合当今科研成果增加了新内涵。
    总之,王旭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多年,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擅长治疗中医外科和肛肠科疑难杂症。同时,他善于借鉴古代医家治病的经验,临证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科杂症,善于创制新方等,这对后学者学习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的传承均大有裨益。
 (本报综合整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