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困精神病患者照亮回家的路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惠民便民侧记 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席 娜
在刚刚结束的河南省第五届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和大比武决赛活动中,来自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海帆医师、王淑贤医师,代表郑州市精神卫生专业组,在全省28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 在此次活动中,王淑贤获取精神卫生类个人一等奖,被评为“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技能标兵”;海帆以大比分的领先优势,荣获全省唯一一个精神卫生类个人特等奖,被评为“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技能标兵”,将按照相关程序申报“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立足优势 唱好精神卫生宣传大戏
“这是全省精神卫生专业团队的一次全方位展示,标准严、含金量高。”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霍顺利如此评价海帆取得的成绩,“即便最后一个风险题放弃不答,海帆所得分数也稳居一等奖!”话语中带有自信,也有自豪。 十年磨一剑,功夫在日常。早在郑州市六区六县(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岗位选拔赛上,海帆过五关斩六将,获得郑州市唯一一个特等奖。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杨勇超直言,此次比赛给自己的最大启示就是,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平时做得越细致、越扎实,要求越严格,才能在关键时刻出彩。因为,为期两天的比赛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包含理论考试、知识竞答、演讲比赛及角色扮演等多个环节,涉及的业务知识与群众健康息息相关,涵盖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与大家平日积累的技能操作水平密不可分。 对此,王淑贤、海帆深有同感,因为她们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识别症状、对症下药、精心治疗之外,更多的是扑下身子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义诊服务、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指导,个人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在精神病高发季节,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选择讲座内容,力求讲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该院以社区为重点,开展健康大讲堂“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系列活动,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省内多个县(市、区);制作了精神病患者慈善救助宣传片、手提袋、台历、扑克牌等,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面向群众宣传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在每年高考期间,选派资深心理专家到各考点设立心理服务站,对考生进行心理辅导;深入郑州市劳教所、郑州市救助站做心理辅导;在河南省图书馆常态化举办“呵护一生——心理健康成长”系列公益讲座等,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知识及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公众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 事实上,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早在2004年就建立医疗网站,开设了健康园地、心理测试、心理访谈等诸多板块,为网友解答疑惑,建立了与患者交流的平台。该网站年点击率达20多万人次。同时,该院还借助省会各大新闻媒体,每年发表科普宣传文章100多篇,电视专题报道30余次。 据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书记舒宝德介绍,仅在2018年1月~10月,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就组织开展健康大讲堂28场,在社区开展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8场,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9场;同时,心理专家还关心关爱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关注失足青少年、劳教人员的心理教育,先后在警民共建单位、戒毒所、劳教所开展了心理健康讲座,直接受益者达3000余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3万余份,为构建和谐郑州、文明郑州做出了积极贡献。
持续帮扶 创新社会公益项目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社会关注的困难群体,精神病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突出。 为了解决贫困精神病患者就医难题,早在2011年,霍顺利就带领医院班子成员积极探索贫困精神病患者救助模式。 “要在责任和担当中前行,做一个有爱心、有温度的八院人。”在霍顺利看来,要解决贫困精神病患者看病难题,必须在思路上求新、在服务上求实。 经过多方努力和筹措资金,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和有关方面一起,于2011年启动了“呵护心灵,一路同行”贫困精神病患者慈善救助项目,8年间共完成慈善救助3411人次,救助金额1282.5万元;2013年设立了“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灵氧吧’”慈善项目,面向全市18岁以下有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青少年,5年来共救助280例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救助金额达69万元;发动职工开展“爱心一元捐”,建立“职工爱心基金”,8年来,有效缓解了贫困患者的生活难题;与郑州慈善总会联合设立了“心灵家苑”慈善救助基金,对住院患者中的困难群体和困难职工进行救助帮扶,2016年至今,已救助131人,救助金额达53.3万元……一项项多模式惠民慈善救助,凝聚了社会正能量,开创了省内救治贫困精神病患者的先河,有效降低了郑州市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率,并推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慈善救助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此外,作为河南省慈善医院、郑州市慈善惠民医院,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随到随收,应治尽治”的救治模式,为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精心治疗、细心护理,并帮助他们与亲人团聚。该院每年救治救助各类社会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300多人次,社会效益日益凸显,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性。
勇于担当 构建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体系
作为郑州市精神卫生中心,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在市卫生计生委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在加强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管理上报、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精神卫生专业培训等方面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成为活跃在全市精神卫生行业的排头兵。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还立足专科优势,贴近社区工作实际,扎实推进“686”项目,制定了重性精神病社区防治工作方案,成立了项目督导组、应急治疗组、心理知识宣讲组,该院与社区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不断扩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覆盖面。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同时以社区为依托,选派专家组对郑州市二七区、惠济区、中原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筛查、建档、诊断、复核和风险评估等,强化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日常管理,有效降低了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率;与中原区残联签署了中原区残疾人免费服药协议,使200多名残疾人享受到了政府免费服药的政策实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根据《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办法》,专门出台了院内管理规定,对信息上报工作进行常态化规范管理,督导检查。 2016年,结合郑州市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经过考察比对,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与郑州市二七区、中原区、惠济区有关部门确定了4个试点社区,在郑州市率先开展重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试点建设工作。 根据相关要求,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成立了以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牵头的社区康复工作团队,集中全院优秀专家资源,多次研究项目工作的可行性方案、实施办法、康复内容、康复程序、康复质量控制标准等。目前,4个社区的精神病患者康复工作已全面启动。 霍顺利表示:“放眼全国一二线城市,在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工作中,我院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标准高。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有特色、可推广、可复制的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工作之路。” 据了解,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立足专科优势,逐步发展成为集防治、医疗、科研、社区康复为一体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先后荣获第七届“中华慈善奖”“全国惠民工作示范医院”“河南省创新医院”“河南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疾病预防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等,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贴近民生,每一步都情系患者,每一步都坚实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