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传承、融合、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
如何传播中医药文化
绽放在生命跑道上的“天使之花”——记巩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石爱丽
善用中医临床思维治疗皮肤病
1
11 1 2019年6月1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传承、融合、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
 

传承、融合、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
□曹东义

   中医学是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复杂性学科,是人类文化多样性与科学多元化并行的典范。它的天人相应观、整体认知观、辨证论治观构成的学科精髓和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底蕴,适应了人类生命科学不断进化和进步的规律,具有“看似不变而实在多变、善变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规律性和指向感。这个“变”,就是在保持学科本质基础上的创新。中医学从历史的风浪里走来,面对顺风、逆风无数次地调整着船帆的维度,以适应航行的需要。它始终坚持着“遵古而不泥古,固守而不固化”的原则,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大方向,这才保证了它生生不息、一往无前的状态。
    中医药创新要遵循怎样的原则呢?《传承、融合、创新是发展中医药事业三大攻坚战》(国医大师孙光荣发表的文章)一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固本、强基、守恒、出新四条原则:固本,就是固守中医的本源、中医的特质、中医的规律;强基,就是强化中医的理念、中医的实践、中医的疗效、中医的地位;守恒,就是守住中医的初心、中医的阵地、中医的功能、中医的底线;出新,就是创新中医思维、中医方法、中医技术、中医成果。四条原则,纲举目张;一番话语,洞察古今。该文紧密结合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和未来走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管理体系,完善国家统一指挥下的协同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一大批能文能武、学验俱丰的“全才”;创新中医药临床实践体制,全面提升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创新中医药科学研究,分级分批完成具有中医强势的攻关项目;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全程参与生命全周期的健康干预;创新保护与开发中医药资源的技术手段,走好中医药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用创新驱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医学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模式和方案。
    在中医药医、教、研领域,既有政策层面的建议,又有实施层面的设想,还有操作层面的方法。需要明确的是,中医药的创新必须符合东方文化的属性、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符合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既需要有创新的热情,群策群力,动员更多的人一起参与进来;更需要有创新的本领,组织更多的人一起努力探索。要根据创新的难度,合理安排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投入不同比重的精力和财力,在坚持历史的认知、历史的复原、历史的激活、历史的推动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分层次进行挖掘创新(在整理中创新)、改良创新(在应用中创新)、原始创新(在发展中创新)的工作。
    中医未来,光明在望;中医振兴,时不我待。要打好中医药传承、融合、创新的三大攻坚战,就必须既要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满腔热情、全心用意地热爱和保护中医药的优秀文化;又要保持坚定的文化自强、自立,开拓进取、积极努力地追求和进行文化重建;还要开放胸怀、虚心汲取和接纳可为我所用的进步文化。因此,我们有信心打赢发展中医药事业传承、融合、创新的三大攻坚战,有信心取得中医药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不断进步、不断成功。
    (作者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