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家庭医生 □申海廷
“申医生,俺又来了。”正在全科诊室坐诊的我循声望去,看到了任大叔,其身后跟着一个抱着婴儿的年轻女性。“您咋又来啦?”我开玩笑地说。“俺孙女不舒服了,想找你看病。”任大叔说。我热情地迎接他们,详细询问孩子的病史。 原来,任大叔的孙女前几天发热,体温最高为38.6摄氏度,无流涕、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于是,他们就去附近的医院就诊,做了血常规检查,并在门诊输液。两天后,他们觉得孩子虽然有所好转,但是依然发热,就找我治病。我对患儿进行了查体,患儿的精神状态良好;听诊其心肺部,未见明显异常,腹软,未触及异常,四肢未见皮疹。医院做的血常规检查单显示:白细胞略有升高,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内。我综合考虑后,认为患儿为病毒性感染。这时,患儿的母亲说:“今天早晨,我测量孩子的体温,觉得有点儿高。”我问:“孩子的体温有多高?”患儿的母亲说:“37.2摄氏度。”当时,我略微皱了皱眉头,因为自从回到基层工作以后,我接触了许多发热的患者。这些患者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对正常体温及发热的界限值不了解。 当时,我给患儿母亲普及了发热的相关知识以及退热药物的选择和适应证;告诉患儿的母亲,孩子的抵抗力差,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未健全,很容易生病。因此,家长在平时要悉心照顾孩子,注意适当添加辅食;孩子生病后,家长不要惊慌,尽量去正规医院就诊,能吃药治疗的,最好不要打针、输液。最后,我告诉患儿的母亲,孩子的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状态好、饮食正常,会慢慢好起来的。随后,我给患儿开了两天的口服药,并嘱咐服药的注意事项,才放心让他们离开诊室。 其实,我与任大叔是在今年年初认识的。当时,他另外一个孙女因为发热,恰巧他要找的医生不在诊室,就来到我的诊室就诊。我经过细致问诊及查体后,初步诊断其为手足口病,给予对症治疗后,患儿痊愈。自此,我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前不久,他的一个儿媳妇的检查结果显示甲亢。于是,任大叔带着检查结果找我咨询问题。不巧,当天,我外出参加中级职称考试。我们通过电话沟通,得知某医院已经给予其药物治疗,症状有所缓解。随后,我嘱咐他不要担心,可以先找别的医生治病。可是,任大叔却坚持等我回来。任大叔的信任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在考试结束后,快速赶到他的家里,帮其咨询了我的老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专家),我的老师为任大叔的儿媳给出了规范、科学的治疗建议。随后,我定期到任大叔家随访。虽然我没有与任大叔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但是实际上我都成了他的家庭医生。 我经过国家“5+3”全科医生培训合格以后,回基层工作已经8个多月,遇到像任大叔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每遇到一个患者,我都会努力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今后,我希望能够为更多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从而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家庭医生。 (作者供职于郸城县第一医疗集团南丰镇卫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