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患者生命垂危 医务人员用心守护 □王正勋 侯林峰 李 洋
7月8日中午,温县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温县二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段雅维接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帮一名因车祸造成重伤的“三无”患者擦脸、翻身、活动肢体。 从命悬一线到转危为安,从脑部重伤到意识清醒,温县二院医护人员已经守护了这名患者60多天。在这期间,他的医疗救治、日常护理和吃喝拉撒全由医护人员轮流承担。 据了解,患者骑摩托车在黄河大桥附近与一辆小型轿车相撞。入院时,患者已经深度昏迷,且身上没有钱、身份证,医务人员也没法找到其亲友。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第一时间采取了心电监测、吸氧、抗休克、补液、伤口止血包扎等急救措施。患者属于“三无”人员,继续救治需要很多医药费,而且所有的治疗都可能没家属签字。 “先救人,其他的以后再说!”得知情况后,温县二院院长张素芳立即指示开通绿色通道,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救治。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不仅存在特重型颅内损伤、创伤性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等伤情,还出现了脑疝。患者命悬一线,危在旦夕。 “伤情严重,必须尽快手术治疗!”明确诊断后,在伤者未缴费且无家属签字的情况下,该院果断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进行抢救,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住院前半个月,患者没人陪护,医护人员和行政后勤人员推着患者进行了一系列检查。为了不影响患者的治疗,该院领导安排为患者垫付押金,完善检查,相关科室会诊、治疗。后来,患者有了部分意识,医护人员轮流为他安排一日三餐,并喂他进食。医护人员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他,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给他喂水喂饭、擦洗翻身、清理大小便、买卫生用品…… 由于脑出血和器官切开,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行动不便且无法开口说话,仅能简单地点下头、摇下头。为了尽快帮助患者找到家属,医护人员把百家姓背给他听。护士还打开手机地图,以黄河大桥为中心,将焦作、郑州、洛阳等市的地名一个个念给他听……最终,医护人员得知,患者可能姓赵,38岁,未婚,家住洛阳市区,家中有父母。在此,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够热心帮忙,帮温县二院尽快找到患者的家人,让他早日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