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尿糖两个“+”,血糖正常,这是为什么?
消融式放疗——肿瘤治疗领域的“第四代核武器”
让患者方便 让患者放心
1
11 1 2019年7月1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让患者方便 让患者放心
 

让患者方便 让患者放心
——新郑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不断提升服务理念和技术水平
本报记者 王 婷  通讯员 樊改萍 王梦梦  文/图

   一件物品能用十几年,不是因为主人念旧,就是因为意义非凡。在新郑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主任李彦宏家里,有一只“工龄”15年的铁勺,任岁月打磨,它依然光滑锃亮,就像它的馈赠者对受赠者的情谊一般,真挚、隽永。
    15年前,80多岁的陈老太太因布卡综合征,导致腹胀、腹水,反复治疗效果不佳,最后来到新郑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李彦宏尝试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案为老人治疗,结果两个月后,老人竟奇迹般康复了。为表达感谢,陈老太太身为铁匠的老伴亲手打制了一只铁勺作为“礼物”送给了李彦宏。
    患者的信任,是李彦宏初心不改、不断追求的动力,更是新郑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永葆活力的源泉。2015年,该院整体搬迁至新院区后,心血管内科三病区迎来了技术加速发展的“春天”:首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填补了医院空白,同时,“让患者方便,让患者放心”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引领新郑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砥砺前行。

在抢救的路上分秒必争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一旦心脏停止跳动超过4分钟,生命便立即面临死亡的威胁。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这是心内科,甚至是医疗界十分流行的一句话。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
    由于心脏疾病的特殊性,思维快、说话快、走路快,成了心内科医生的共同特质。李彦宏也是这样,瘦瘦的脸庞自带亲和力,说起话来直奔主题,走起路来脚下生风。
    起初,李彦宏在家人的影响下选择了医学,入行之后,他越发感到医学的神奇。从医25年来,他深感这份职业赋予自己的使命感、满足感。
    几天前,54岁的尚先生突然感觉心前区剧烈疼痛,伴心慌、大汗、呼吸困难,持续3小时不缓解,紧急到新郑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就诊。急诊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冠脉三支病变,前降支中段、回旋支中段完全闭塞,右冠重度狭窄。诊断结果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
    李彦宏决定为尚先生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完善术前准备后,他与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主治医师李金榜、住院医师朱凯明一同,先为患者植入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行主动脉球囊反搏,后经指引导管深入患者前降支,回旋支抽吸血栓,球囊扩张,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
    一周后,尚先生病情稳定,心内科三病区手术团队又为其进行了支架植入术。半个月后,尚先生康复出院。
    李彦宏介绍,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危害人类健康严重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的心源性休克又是十分凶险的情况之一。这样的患者,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是抢救心源性休克的首选,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为进一步实施介入治疗赢得时间。
    2015年9月,新郑市人民医院搬迁至新院区后,同时也带动了医疗水平的大大提升。临时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经食管心脏电生理监测治疗技术,心力衰竭检测术等一批高精尖技术次第登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救治成功率,让周边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一周前,52岁的张先生间断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加上风寒感冒,他开始咳嗽、流涕、发热,在乡镇卫生院被诊断为支气管炎,吃药后咳嗽减轻,但心慌、胸闷的症状一直反复出现。
    为了弄清病因,张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新郑市人民医院,就在办理住院手续时,张先生突然晕厥、意识丧失,伴出汗、呕吐等症状。门诊医务人员立即给予其吸氧等救治措施,同时进行血气分析及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提示为低氧血症。
    张先生入住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后,经进一步检查发现,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双下肢均有血栓形成,若不及时处理,会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手术团队立即为张先生行“下腔静脉造影、肺动脉干造影、双侧肺动脉造影+碎栓术+药物灌注、双侧肾静脉造影、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左侧髂总静脉造影术”,1个月后,患者好转出院。
    李彦宏介绍,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病,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及急性心肌梗死。传统肺栓塞治疗包括抗凝、溶栓及外科手术,但外科手术创伤大、出血多、难度大。自从该科室开展介入治疗后,以其微创、可重复性及出血少的特点,深受患者认可。

准确诊断还需练就“火眼金睛”

    在心内科,患者的病情大都起病急、变化快,这就要求心内科医生必须要有冷静的头脑,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就如同张先生这样,一部分患者在发病前症状不明显,或与某几种疾病症状极为相似,这极易造成误诊、漏诊,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大夫,快,快救救我爱人吧!他难受得不行了……”一天傍晚,42岁的刘先生被新郑市人民医院120急救车接回医院,当时他已经胸闷、胸痛1个多小时,在乡镇卫生院就诊后,两次服用速效救心丸,效果不佳,于是家属立即拨打120求助。
    新郑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对症处理后,患者胸痛症状缓解,随后按冠心病入住心内科三病区。当时,正在坐门诊的李彦宏接到电话后,以为患者可能就是心绞痛发作,但保险起见,他还是决定到病房看一眼。结果这一看,看出了“大问题”。
    经仔细询问得知,刘先生患高血压病10多年,未规律治疗,间断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当时,测患者左侧血压为110/6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属于正常范围,可患者胸痛症状仍未完全消除。李彦宏建议再测量右侧血压,结果只有70/40毫米汞柱。
    “会不会是主动脉夹层?”李彦宏心里犯嘀咕。于是,他要求患者立即进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令在场医生大吃一惊:患者为Ⅰ型主动脉夹层,破裂范围从心脏出口的位置一直延伸到腿部!同时,患者右肺下叶、左肺轻度感染;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两侧胸膜增厚,前纵隔结节。
    这样的情况需要做开胸手术,受技术条件所限,在新郑市人民医院的联系和协助下,患者转至上级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随着心血管学科的发展,心内科的护理工作不再是单一的基础护理、静脉输液护理和日常健康宣教,各种现代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郑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护士长毛玉柯说,心内科疾病变化快且凶险,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专科技术和抢救意识,此外,还必须能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为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毛玉柯提出“角色互换”的体验式管理模式,让护士自发转变意识,从内心深处真正为患者着想。

精耕细作打造行业精品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一家医院来说,硬件条件是看得到的参考依据,而最能吸引患者的因素,说到底,还是医生的技术水平。
    目前,新郑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拥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配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室,遥测式24小时心电图/血压仪,血流动力学检测仪,遥控式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监护仪,临时和永久心脏起搏器,心力衰竭检测仪等先进设备;擅长急性心肌梗死新型药物溶栓再灌注治疗,心律失常心脏电复律,经食管心脏电生理诊疗,心力衰竭最新治疗,中医特色治疗心脏神经症等。
    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是该科的“制胜法宝”。在李彦宏的带领下,每位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之余,还分别兼有不同的工作。副主任李金榜是科室的质控专员,主治医生孙建军负责组织科室业务学习及患者的健康宣教;住院医师李蜜言则肩负着病区科研项目的推进、病例筛选等。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医学更是如此。在新郑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除了每周固定进行业务学习外,针对平时遇到的疑难典型病例,李彦宏会随时组织大家总结、讨论。此外,在不影响临床工作的前提下,科室人员还轮流参加学术会议、进修培训等。
    放眼未来方能成大事。对于科室的发展方向,李彦宏早已心中有数:对现有人员的业务方向进行细分,打造完善的人才梯队,同时引进科研型人才,提升科室科研水平;打造高水准的高血压防治中心,提高高血压病防治率;进一步优化胸痛中心流程,最大程度缩短救治时间……
    这样的未来,就在不远处。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