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凉血说犀角 □胡献国
《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渡泸水再缚番王,识诈降三擒孟获”中写道:孟优领了兄计,引百余蛮兵,搬载金珠、宝贝、象牙、犀角之类,渡了泸水,径投孔明大寨而来。孔明识破诈降计,从而三擒孟获。这里的犀角为常用清热凉血中药。 犀角,又名犀牛角、暹罗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又名独角犀)、爪哇犀(又名小独角犀)、苏门犀(又名双角犀)的角,主产于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地。 在我国,犀角一直依赖进口,一般先锯成片,然后再锯成筷子样的小条,称为犀角条。将犀角锉为细末,为犀角粉,也有将犀角磨成汁服用,为中医常用清热凉血药。由于犀角价格昂贵,药源减少,现在多用水牛角代替,药理作用与犀角相似,但用量宜大,为犀角的8~10倍。 中医认为,犀角性寒,味苦、咸,入心、肺、肝、胃经,具有清心安神、凉血止血、泻火解毒之功效,适用于伤寒瘟疫,惊狂谵语,发黄发斑,痘疮黑陷,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等。《药性论》言其“镇心神,解大热,散风毒”。《本草纲目》言其“泻肝凉心,清胃解毒”。一般犀角片煎服1~5克,犀角粉冲服0.2~0.3克;用片入药宜先煎1小时,孕妇慎用。 药理研究表明,犀角含犀氨酸、角朊、碳酸钙、多种氨基酸、肽类,蛋白质、胆甾醇等,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及棱形细胞癌均有抑制其生长的作用。犀角用生理盐水浸煮后制成静脉注射剂,注射于因大肠杆菌发热的家兔,能使体温降至正常;10%水煎剂对正常及衰弱的离体蟾蜍心脏、兔心脏及蟾蜍在位心脏均有强心作用;对犬、家兔的血压先上升后下降,然后持续上升;能缩短小鼠出血与凝血时间,并能提升白细胞总数。 (作者供职于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