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一封来自儿子的“家书”
援鄂医疗队里有位“狠心妈妈”
睢县中医院的“抗疫急先锋”
透析患者一个都不能少
抗击疫情我是人民“子弟兵”
抗疫现场穿着尿不湿的白衣战士
疫情之下,这些患者同样得到大家的爱护
“最美中医逆行人”
1
11 1 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疫情之下,这些患者同样得到大家的爱护
 

疫情之下,这些患者同样得到大家的爱护
□舒宝德 席 娜 文/图

   近日,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院内发生感染,约80名医患被确诊新冠肺炎的消息令人痛心。防控疫情,防患于未然是关键。作为精神病专科医院,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郑州市精神卫生中心)于2月初快速设立了急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留观病区。疫情防控期间,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该院所有的新入院患者都被收治在留观病区。
    这里收治的大多是情绪冲动伤人,生活无法自理的精神疾病患者及“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法定抚养义务人丧失劳动能力而无力抚养的公民)流浪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有较高的危险性。其中有一些“三无”患者,不能查明有无疫区接触史,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留观病区被大家公认是疫情防控期间最苦最累的地方,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更多的压力,甚至面临更多的困难。
“我经验丰富,家离医院近,让我来!”
    “我经验丰富,家离医院近,让我来!”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留观病区副主任王俊具有汶川地震医疗援助经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报名请战的。
    “我是一名老党员,防控疫情,理应冲在最前面,让我到留观病区。我平时坚持运动,身体强壮,家里老人已过世,孩子也长大了,没有后顾之忧,比较适合去留观病区。”“我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又接受过相关专业的培训和进修,经验丰富,可以应对复杂的诊疗问题……”医务人员以这样的方式主动提出申请,让人实在找不出拒绝的理由。
    大年三十当天,王俊刚值完24小时的班,大年初二又开始投入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抗击疫情,王俊迎难而上,并坚定地说:“作为医务人员,时间就是生命,我能早到一分钟,就能多为患者争取一分钟的生存希望。”
    在留观病区成立后,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持续防控能力,医院实行轮班上岗,让医务人员能够劳逸结合。可是,不管值班表中有没有王俊的名字,同事们总能在病区见到他的身影。“你们不用担心,我家离医院比较近,能多做点儿就多做点儿。”王俊微笑着说,“舍得我一个,能保多数人的平安也值了。”
    “舍得我一个,能保多数人平安,我感觉值了。”
    留观病区成立之初,防控物资紧缺是所有医疗机构面临的普遍问题,王俊总是先让科室的同事用,自己用过的口罩、帽子想办法消毒后继续用。同时,他每天坚持到一线查房。同事担心他太劳累,想替他值班,他却说:“多一个人接触患者,就多一个被交叉感染的可能,舍得我一个,能保多数人平安,我感觉值了。”
    2月3日,留观病区收治了一名54岁的男性患者,曾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在该院住院治疗。该患者再次发病入住该院后,王俊经过检查,发现患者有低度发热现象。现在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高发期,这让王俊警觉起来。
    经过排查,王俊发现该患者没有疫区接触史。王俊又为患者做了胸部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血常规检查,依据检查结果排除了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
    可是,该患者没有新冠肺炎,为啥一直发热呢?王俊放心不下,又经过细心观察,发现患者有意识清晰度下降的表现。于是,他又立即带着患者到外院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有神经系统病变。他迅速将患者转到外院神经内科治疗,为患者得到对症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极致的细心和永远的不放心
    49岁的女性患者张某,怀疑别人伤害自己,将邻居家的玻璃砸碎。她四处求医,但无人愿意接收治疗。2月11日,警察及患者家人协同将其送到该院接受治疗;33岁的女患者周某,在公共场所打砸路人,2月8日由警察及家人协同送入该院接受治疗;29岁的男性患者闫某,将自己家的房子点燃,2月3日由警察及家人送入该院治疗……
    短短几天内,这么多患者陆续入住该院,每一个患者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每天给患者洗澡、理发、修剪指甲、清洁伤口、用药治疗等,王俊用耐心和爱心尽力让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王俊说:“把日常工作做好,就是对患者负责。”
    此外,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还承担着收治“三无”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任务。在特殊时期,大部分患者都是由警察协助送来的。这些患者居无定所,被送入医院时,大多数蓬头垢面,家在哪里、发病过程、在社会上流浪多长时间等都说不清楚。多数患者身上脏臭气味刺鼻,且伴有躯体疾病,甚至有的患者还伴有梅毒、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更不能查明他们有没有疫区接触史。
    “精神疾病患者在社会上属于弱势群体。”王俊表示,“他们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疫情暴发后,不该被遗忘,同样值得被大家爱护、关心。”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特殊病区里的特殊团队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