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我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
□石 磊 到武汉以后,经过1天的培训,我初步熟悉了方舱医院的工作流程和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2月17日,我与程小宪主任开始进入江汉方舱医院工作。 7时,我们准时出发。到达江汉方舱医院后,我看到里面的实际情况与我想的有点儿不一样。江汉方舱医院建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因为时间紧迫,这里的更衣区由数十个帐篷搭建而成。在更衣区周围,工作人员不停地忙碌着,还有警察在执勤。在各个帐篷里,许多医务人员在穿防护服或者排队领防护用品。我也找了个帐篷开始穿防护服。除了手术衣、防护服、隔离衣外,口罩、护目镜、帽子、手套一件都不能少。尽管我们在家已经多次培训过如何穿戴防护服,可穿起来,依然不是很顺利。今天没有配备靴套,我们就将防护服的包装袋套在鞋上,作为鞋套用。在穿防护服的过程中,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的乔瑞云老师在旁边一遍遍地指导、检查,唯恐漏掉一个环节。穿完防护服,队员们再互相检查,然后通过通道正式进入方舱。 进入方舱后,护目镜上出现了雾气,很影响视线。在里面工作的同事告诉我们,在护目镜上涂碘伏能解决这个问题。交班后,我得知我和程小宪主任负责中区的5个舱,共有100个病人。接下来就是查房了。我们负责的江汉方舱医院中区建在会展中心的一层大厅。那里虽然人很多,但是秩序很好,气氛也特别祥和。在大厅中,用挡板隔起来的一个个空间就是方舱,每个舱住20个病人。方舱医院里不仅有24小时供应的热水,还有无线局域网和专门的图书架。 住在方舱医院里的病人大多是轻症患者,但也有很多病人伴有基础疾病,还是比较复杂的。仅查房就花费了两个半小时。在查房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询问病人的感受,询问核酸检测的情况,解答病人的问题,并把需要处理的问题和查询的结果都一一记录下来。做完这些,我们还要处理医嘱。因为看不清电脑,我们只能请武汉协和医院的老师帮忙。他们人好、很乐观,也很敬业。在处理医嘱期间,不断有病人来咨询化验结果或者其他问题。下完医嘱已经到下午1时许,我们这才松了一口气。在方舱医院里,因为防护服挡着耳朵,所以用正常的音量说话根本听不见,必须大声说话才能维持正常的交流。也许是说话多的原因,我总觉得嗓子有些干痒。忙起来时间就过得很快。很快就到了下班时间。与接班的同事仔细交代了方舱医院工作的情况、需要交班的特殊病人以及需要追踪的检查结果后,当天的工作就结束了。 对我们来说,脱防护服也极为重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感染。由于条件有限,不能使用流动水洗手,因此我们只能用快速洗手消毒液来做手卫生。脱防护服时,我们每脱一步就要洗一次手,前后要洗10多次;走路时也要小心翼翼,避免产生气溶胶。 回到酒店已经将近下午5时。回想起一天的工作,可能是第一次进舱的缘故,虽然工作效率不高,但是我相信以后会好起来,病人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也会好起来。 (作者为三门峡援鄂应急医疗救援队临时党支部书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