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洛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
|
洛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洛阳市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致力于建机制、保基本、强基层,实现了基层医疗服务重点工作有特色、难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提升的发展态势。 着力改善基层医疗服务条件。洛阳市抓硬件、打基础,实施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提升工程,3年时间,投资34.3亿元,对21家县级医疗机构改建扩建;投资2亿元,完成全市152家乡镇卫生院提升改造;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硬件设施和就医环境显著提升。洛阳市加强村卫生室建设,5年时间,市、县共投入1.13亿元将村医自住房性质的村卫生室,全部建成政府举办、集体所有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市级财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每家村卫生室给予3万元补贴,农村居民就医条件明显改善;投资3.3亿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服务能力进行提升,实现15分钟就医圈,社区居民就医更加便捷;补齐公共卫生短板项目,梳理公共卫生短板项目75个,总投资154.27亿元;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由6.6张增长到7.65张,全市基层医疗总量大幅增加。 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洛阳市抓龙头、激活力,打造县域医疗中心,积极推进嵩县、伊川县、新安县、宜阳县4个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先行先试,累计投资1.5亿元,提升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等42个二级诊疗科目建设,全市县级人民医院全部达到二甲标准,门诊就诊和住院人次明显增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组建涵盖各级医疗机构、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医共体内统一法人,实行“十统一”管理,实现了“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助推分级诊疗有序形成;持续提升医疗机构规范化执业水平,坚持每月1次的病历质量评审工作,累计评审门诊病历733份、住院病历1434份。全市医师规范执业意识得到提升,病历质量不断改善。洛阳开展常态化院感检查、警示工作,组织院感质控检查和院感管理培训各16次(场),培训3000余人次,整改11类808个问题,保证了医疗安全。 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洛阳市抓联动、重帮带,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作用,将远程医疗工作列入市级民生实事予以推进;筹措资金2450万元,建成覆盖全市134家乡镇卫生院、2674家村卫生室的远程服务网络;安排10家三级医院50余名专家在线值班,一年来,累计为基层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14.83万人次,减少患者费用8900余万元;通过与市级专家的交流互动,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得到提升,基层群众就近就医的意愿更加巩固,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及患者“双下沉”局面正在逐步形成,中央、省级多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洛阳开展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安排120名城市医师对口支援,填补技术空白38个,推广适宜技术124个,开展教学讲座538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5957人次;开展县乡医院等额对调式帮扶,互派人员144人,累计诊治患者13.94万人次,开展手术1775台,开展讲座及培训1747场(次),基层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着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满意度。洛阳市抓服务、求质量,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工作重点由注重扩面向提质增效转变,逐步完善政策制度,统一制定签约服务包,明确签约服务费,实现签约服务平台与基层医疗机构医院信息系统和基本公共卫生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484个,签约居民587.3万人,签约率86.08%;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大病集中救治任务完成率100%,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全市因病致贫返贫率38.72%,比全省平均低9.8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史尧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