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安阳:全面开展重大疾病筛查 |
|
安阳:全面开展重大疾病筛查 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指标是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关键环节是降低过早死亡率。近年来,安阳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重大疾病筛查为着力点,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促进健康安阳建设向纵深推进。 精准发力,强化实施保障 安阳市通过对2014~2016年全市疾病死因进行研究,发现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致死率分居前三位,占全市死因的74%;而恶性肿瘤死因中,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占50%以上。安阳市锁定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等三大疾病为现阶段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和突出矛盾,将早期筛查作为三大疾病防控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人群预估、经费测算、专家论证、效益评价的基础上,谋划了两项全人群筛查方案,一项是消化道肿瘤筛查,另一项是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由财政投入750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分3年对40~69岁居民实施“全覆盖、全免费”筛查。 在具体工作中,安阳强化技术支撑,确保质量,组建专家指导组,研究制定“管理、标准、流程、培训、资质认定”等“五统一”标准,严格筛选评定医疗机构36家,制定8套技术方案,健全10项筛查制度,规范6类行为标准,分类分层培训1597人,开发信息系统,完善评估要素,提升了质量和管理效率。定点医院购置筛查相关设备56台(套),提升了技术和设备水平。同时,安阳市将两项筛查连续3年列入全市民生实事和县(市、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纳入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2018年,安阳市率先启动了消化道肿瘤筛查,2019年和2020年两项筛查统筹推进。 安阳市还明确目标任务,出台实施方案,部门合力推进。安阳市卫生健康委将其定为“一号工程”,组建推进办公室,加强宣传引导、协调推进、质量控制;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和定点医疗机构均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建立台账,压实推进责任;建立随访机制重干预,出台随访方案,加强筛查信息对接,在筛查后满6个月、12个月分别随访1次;对高危人群进行风险研判,提供监测管理和医学干预措施;对确诊病例加强跟踪,督促规范治疗,指导康复防护;加强监管督导,健全经费监管机制,由财政部门按月汇总审核支付,专款专用;建立筛查工作周例会通报、半月讲评、每月排名、季度督导制度。当月排名最后两名的县(市、区),约谈卫生健康委主要领导;连续两个月排名最后两名的县(市、区),约谈政府分管领导;连续3个月排名最后两名的县(市、区),约谈政府主要领导。 扎实推进,促进效益提升 安阳市创新了重大疾病筛查模式,改以往分散式、碎片化、随机性筛查为集中式、全人群、系统性筛查,增强了筛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消化道肿瘤筛查方面,安阳市两年免费筛查50.4万人,筛查出有各类病变者37661人,其中癌前病变1201人、早期癌症256人、中晚期癌症172人。对癌前病变人群采取微创手术、药物等干预措施,跟踪治疗率为83.1%;对早期癌症和中晚期癌症患者,采取手术、放化疗、药物等综合治疗手段,跟踪治疗率为95.9%。2019年,安阳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26.71万人,筛查出高危人群4.3万、中危人群5万,新发现高血压病患者3.15万人,血糖异常1.1万人,血脂异常11.7万人,心肌梗死900人。筛查出的高危人群到15家定点医院检查和接受治疗,中危人群由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干预指导,高血压病患者纳入HEARTS项目(以防控心血管疾病为重点的管理服务包)管理。 安阳市在筛查中增强了防病治病能力,市县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及时配置相关检测设备,大力培训技术人员,持续规范诊疗方案,全面强化随访指导,防控诊疗能力明显提升;2323家基层医疗机构参与筛查任务,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整合“健康素养66条”和三大疾病防治知识,贯穿筛查各环节,在各类媒体刊发健康知识1879条,开展健康宣讲1300场,居民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健康素养水平得到提升,筑牢了全市人民的健康基础。 (本报记者冯金灿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