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第三版: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疫情之下,县级医院如何做好急诊工作
解决耐药结核病患者发现率低的措施
郑州市开展“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
1
11 1 2020年5月16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疫情之下,县级医院如何做好急诊工作
 

郸城县人民医院  张 开

 

   医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的主战场,急诊科则是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部门。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县级医院的急诊队伍发挥了很大作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很多国家的医疗体系中,急诊专业都是非常受重视的;但是在中国,不少人始终觉得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通道,负责把患者收住院就行。尤其是在县级医院,急诊科的重要作用还未被充分认知。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加强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大力发展急诊专业、培养稳定的医院急诊队伍、让急诊科在基层公共卫生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成为医院的共识。作为一名县级医院急诊科的管理者,我结合这次阻击疫情的体会,针对县级医院急诊专业的现状及不足,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疫情阻击战中,暴露县级医院急诊工作的不足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处于高速运转状态的医院急诊科全线告急。
    疫情初期,医院发热感染门诊不能正常开展工作、预检分诊台无法规范分诊患者,加上人们的恐慌心理,大量发热患者涌向急诊科,甚至排起长长的队伍。急诊大厅里住满了患者,抢救室、输液室里到处都是患者,在防护物资极度贫乏的情况下,难免增加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和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一些县级医院急诊科在运行中却暴露了更大缺陷——由于科室空间狭小、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模糊、无应急诊室、抢救室不完善,加上发热门诊力量薄弱等,随着部分门诊科室(包括呼吸内科)停诊、住院病房门诊工作站停止运行等,大量患者(包括发热患者、肺部感染患者、伴随发热的专科患者、急危重患者等)再次充满急诊科。
    伴随发热的专科患者收不进去、无法请科室医师前来会诊(急诊科感染风险大,无专用的医务人员通道和会诊专区,防护措施不严密),急诊留观室人满为患,加上不间断的急危重症患者就诊,急诊科医务人员身心疲惫。
    随后,医院领导积极采取措施支援急诊科,例如规范预检分诊、抽调大量医务人员支援急诊科和发热门诊、成立专家会诊组网上会诊患者、成立隔离病区收治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等,使急诊科度过了危难时刻。
    但是,作为县级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我们仍然心有余悸:如果疫情在我们这里暴发,县级医院急诊科能够充分应对吗?

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这是一场人类与病毒的战斗。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虽然急诊医务人员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是得到了锻炼。
    这场战斗扩大了县级医院急诊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提升了急诊科在医院各科室中的地位,同时使广大基层急诊科医务人员进一步提升了荣誉感、责任感、存在感。
    总结抗击疫情中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完善公共事件的急诊应急流程,对今后指导医院急诊科建设和急诊科管理,推动急诊专业在县级医院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等疫情过后,政府和医院领导一定会更加关注医院急诊科专业未来发展,从人力、物力、财力及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这些都是急诊专业的发展机遇。
    但无法回避的是,疫情防控工作给县级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导致了心理疾病。作为科室管理者,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和思考,并协助医院领导合理解决这些问题。

对加强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的一些思考

   近年来,传染病疫情时有发生,加上本次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未来传染病局部流行或大暴发可能会成为常态。
    我认为,作为县级医院,只有发展、建设好急诊科和感染病科,才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力保护医务人员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2019年5月,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的专家们制定了《中国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规范专家共识》。该共识详细列出了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布局、设备配置以及急诊科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指标,可以作为县级医院建设发展急诊专业的依据。
    根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我认为,加强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县级医院急诊科硬件设施建设
    以前,大家对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和发展认识滞后,在建设规划急诊科的过程中,强调高度集中一体化,偏重功能性开发和效益延伸,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造成急诊科空间狭小、布局不合理、急诊门诊和发热门诊不分等情况。
    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这些问题被充分暴露出来,在短时间内是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的。但是,无论是新式还是老式建筑,我们都可以先按照相关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局部调整规划和改造。比如,重新划分扩大急诊科区域,使其符合防护要求和诊治流程,便于“三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划分;设立应急诊室、应急通道及隔离病房,便于突发事件的处置;挂号室、收费室、急诊药房、化验室等应“化整为零”,方便患者就诊;设立急诊手术室、成立急诊病房、配备充足的急诊设备,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急诊需求。
    以上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患者就诊时在医院的无效流动,使人流合理分散,尽量避免交叉感染。
    二、建立稳定的县级医院急诊医疗队伍
    急诊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专科医生为数不多。县级医院急诊队伍基本上是从专业科室强制抽调或通过定期急诊轮转的方法组成的。由于人员不固定、变动快,不能进行有效管理,最终会阻碍县级医院急诊科的发展。
    工作辛苦、工作条件差、长期超负荷运转,以及极高的医疗风险和偏低的薪酬待遇等,都是急诊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因此,作为管理者,我们要从加大急诊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固定岗位人员、提高急诊医务人员待遇、加强急诊专业的管理、长期规划急诊专业的发展等方面,努力稳定急诊医疗队伍。
    三、对医务人员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急诊急救知识及全科医学知识培训
    目前,县级综合医院临床专业逐步细化,不少专科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急诊急救知识及全科医学知识匮乏。
    我认为,作为合格的专科医生,首先必须是合格的全科医生。医院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急诊急救知识及全科医学知识的培训,以充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首先,可以通过此次疫情防控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教育全体医务人员,使他们明白做好防护既是为了自身安全,也是为了医院的整体安全,更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加强急诊科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感染控制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等系列培训,并定期抽查演练,制定奖罚措施,提高大家应对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一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队伍。
    其次,在急诊科开展急诊急救知识技能、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操作常态化培训,并组织考试,要求人人过关。
    最后,在各专业科室抽调一批年轻医生进行全科医生规范化继续教育培训,培养一支技术精湛、思想过硬,随时抽得出、用得上的全科医生后备队伍,进而提高全院医生的全科医学知识水平。
    四、健全组织指挥机制
    组织协调科室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护、各种防护隔离设备、警戒保护等工作,建立应急小组,做到临危不乱、全科一盘棋。制定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高度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诊治处理流程。
    五、防控常态化
    急诊科是医院内疾病谱最为混杂的区域,也是不明传染病患者首次就诊的场所。
    作为急诊医务人员,我们时刻面对或将要面对新的患者、新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掌握防疫知识,并不断更新强化,在工作中树立防大疫、抗大疫的思想意识,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务必做好自身防护,同时做好对每位患者的宣教工作。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