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二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贫困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 累计减贫145万人
1
11 1 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贫困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 累计减贫145万人
 

贫困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 累计减贫145万人
中原大地健康扶贫不落一人
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罗亚飞  江 欢  文/图

    自2016年以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健康扶贫有关工作要求,始终把健康扶贫作为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举措,紧盯贫困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标准,聚焦因病致贫返贫特殊困难群体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短板,统筹谋划、创新推动、精准发力,全省因病致贫人口由2016年的162.1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7.1万人,累计减贫145万人,健康扶贫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其中,具有河南特色的“两定制兜底线”“互联网+健康扶贫”“健康扶贫三化建设”“健康促进‘321’”等健康扶贫模式和做法,先后得到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通报表扬;全国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贫工程座谈会在河南召开。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扶贫工作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3年被河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考核为优秀。

对贫困患者全面实行精准分类救治
    在核实核准疾病分类的基础上,省卫生健康委依托覆盖省、市、县、乡、村、户的省级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为全省贫困患者全面实施精准分区分类管理和救治,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精细到方案”,努力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确保应治尽治、不落一人。
    在大病集中救治方面,省卫生健康委采取“四定两加强”原则(定救治医院、定临床路径、定单病种费用、定报销和救助比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责任落实),大病专项救治病种由9种逐步扩大到目前的30种,5年累计救治14.4万名大病患者。省卫生健康委通过大病专项救治,有效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患者存量。同时,省卫生健康委还对确实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重病贫困患者实施托底保障,切实解决贫困人口因贫看不起病问题。
    在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方面,省卫生健康委通过签约服务,做实做细慢性病病人健康管理,重点加强高血压病、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种重点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制定贫困户健康扶贫管理“十个一”工作法,即一户一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培养一个健康明白人,发放一张健康扶贫政策明白卡,发放一本健康教育手册,配发一个健康扶贫小药箱,一人一张就诊卡,一人一张医保卡,一家一个家庭医生联系牌,一病一个健康长处方,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健康体检。目前,全省已累计签约487万贫困人口,实现应签尽签,有效缓解贫困人口因病加剧贫困问题。
贫困地区群众健康素养大幅提高
    省卫生健康委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健康扶贫政策融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防治结合,努力让困难群众少生病。
    在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方面,省卫生健康委把人均筹资标准由2016年的45元,提高到2020年的74元,优先为贫困人口提供15类57项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省卫生健康委还将地方病防治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克山病等重点地方病的危害,有效减少因地方病致贫人口。
    针对妇幼等重点人群,河南率先将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孕产妇产前筛查、新生儿“两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干预项目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重点推进工作;筹措专项资金2.2亿元,将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由14个贫困县扩大到53个贫困县,实现贫困地区全覆盖。通过实施妇幼重点人群重大公共卫生干预项目,河南实现了关口前移,有效阻断了疾病代际传递。截至8月底,全省累计完成“两癌”筛查222.24万例,产前筛查84.55万例,新生儿“两病”筛查127.04万例,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受益儿童27.17万人。
    在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中,省卫生健康委大力推广健康促进“321”工作模式(“三进”: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户;“两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队伍建设;“一帮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在贫困地区持续开展“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健康基层行·药师在行动”等健康扶贫公益活动;持续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糖、减油;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9.11%,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致贫的增量。省卫生健康委还在贫困地区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一科普六行动”,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支持贫困地区创建卫生县城,改善人居环境,53个贫困县已有46个县创建成为国家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
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省卫生健康委坚持“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方便看病。
    省卫生健康委坚持“填平补齐”,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五个一”标准化建设,自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近100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实施82个县级医院、36个妇幼保健院、15个疾控中心、1616个乡镇卫生院和550个基层中医馆项目建设,贫困地区县乡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各地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新建或改扩建村卫生室1.9万个,全面消除行政村村卫生室“空白点”,实现每个县有1所县级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坚持“人才优先”,持续强化基层贫困地区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施基层卫生“369人才工程”,已累计为贫困地区培养培训乡村医生6万多人次,采取培训培养、社会招聘、上级医院派驻、县域内调剂等途径和方式,全面消除合格乡村医生“空白点”,落实好乡村医生的岗位培训、日常轮换、年终考核和待遇保障等政策,让基层尤其是乡村留得住人才;坚持“精准帮扶”,创新实施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在国家“组团式”对口帮扶的基础上,组织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贫困县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按照“等额对调、专业一致、岗位匹配、满足需求”的原则,开展“等额对调式”对口帮扶,33所三级医院对口帮扶53所贫困县县级医院;截至8月底,累计派驻支援医务人员864人,承担门急诊患者诊疗120523人次,承担住院患者诊疗47715人次,开展疑难病例讨论5545次,指导或开展手术8320台次,开展教学讲座3425次,教学培训31616人次,推广适宜技术和项目336项。全省53个贫困县已有52家县级医院通过“二级甲等”评审,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7.56%,基本实现贫困人口“大病不出县”。
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河南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积极探索建立贫困人口“3+3+N”(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各地自主探索的补充保险)多层次综合保障体系,着力完善医疗医保救助网,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
    河南实现基本医保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财政对贫困人口给予不低于30元定额参保资助,特困户、低保户实行免费参保;完善贫困人口医保特惠政策,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病种增加到15种,门诊重特大疾病病种增加到25种,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5%,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降至0.55万元,分段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5%、95%,取消封顶线。
    河南还在全国率先实施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人均筹资标准由60元提高到86元,最高报销90%,且不设封顶线;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确保应救尽救;实施疾病应急救助,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对贫困人口实施疾病应急救助;鼓励慈善救助,每年通过彩票公益金安排资金6000万元,确定6家省级定点医院,对罹患结核病、精神病、传染性肝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脑瘫等贫困患者,给予医疗费用补助;鼓励和引导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人士和医疗机构为贫困患者提供慈善救助。
    此外,省卫生健康委还要求各地按照“积极作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强制度的保障和衔接,创新完善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医疗医保救助保障体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自付比例降低到10%左右,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贫困人口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省卫生健康委还联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举行“百名医学专家精准健康扶贫行(河南站)”活动,启动全国首批健康照护师培训项目,免费为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提供健康照护师培训;联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在卢氏县、兰考县、新县等贫困县举行“中国儿童健康扶贫计划-河南行”专项活动,为河南省贫困地区贫困儿童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联合河南豫剧院,创作《乡村医生》,在贫困地区巡回演出,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豫剧形式,传播健康生活常识,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慈善捐款590万元,为河南省贫困地区捐赠18辆医用救护车,提高贫困地区急诊救治能力。
    目前,全省2990多家县域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全部为贫困人口开展“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就医结算便捷服务,贫困人口在县域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时无需交押金,出院时只需支付个人自付医疗费用。
    河南还为全省所有因病致贫返贫户免费配发健康扶贫爱心保健箱,除提供一般常用药品、卫生材料、健康扶贫政策读本和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外,还为患有慢性病、重特大疾病的贫困人口提供医保药物配送服务,指导其合理用药;组织开展健康扶贫冬季暖心服务活动,为贫困人口送医、送药,使精准健康扶贫政策深入人心,让贫困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切实感受到健康扶贫政策带来的获得感。
克服疫情影响 推进健康扶贫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省卫生健康委加强疫情态势预判,适时根据疫情发展态势调整工作部署,在疫情形势稍有转机的3月初即联合省扶贫办印发《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统筹做好健康扶贫工作的通知》,就统筹疫情防控和健康扶贫工作提出6项具体措施,明确4项工作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指导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分类分区、科学有序开展健康扶贫工作。
    针对疫情影响,省卫生健康委及时调整贫困人口分类救治措施,确保疫情期间贫困患者大病有救治、慢性病有管理;指定147家医疗机构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确保每个县都有1所定点救治医院;配合医保部门及时完善新冠肺炎医疗报销政策,扩大医保支付范围,凡是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内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全部临时纳入医保目录范围,确保新冠肺炎病人免费治疗,有效防止因疫因病致贫;对罹患一般疾病的贫困患者,由乡村医生提供用药指导,做好延期治疗;对慢性病患者,转变履约方式,采取互联网、电话随访等方式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由乡村医生代买药品并送药上门,特别是对高血压病、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种重点慢性病患者,由家庭医生提供长处方服务。疫情期间,开展电话随访近4.1万人次,免费提供上门送药服务5.23万人次。
    省卫生健康委还集中省级大医院呼吸、重症、感染、儿科、老年、中医等专业93名顶尖临床专家,成立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救治;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全省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建设全省在线会诊指导系统,覆盖所有县级医院,全面提升省级对各地疑难重症患者救治指导的精准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解决疫情特殊时期基层群众看病就医和会诊难题。疫情期间,利用农村社区大喇叭、健康教育宣传栏、手机微信等方式,线上线下广泛宣传新冠肺炎防控和健康科普知识,创作、传播各类防疫科普作品586个,开展科普宣传18.6万场次;结合爱国卫生月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指导贫困地区集中开展市场环境卫生、社区环境卫生、村庄环境卫生等清洁行动,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确保如期完成健康扶贫工作任务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省卫生健康委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保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继续举全系统之力,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如期完成健康扶贫工作任务。
    对于剩余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省卫生健康委加大对贫困患者的医疗救治力度,特别是对患有30种大病的贫困患者,实行“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加强救治管理,提高救治质量,做到应治尽治、不落一人;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严格落实签约服务规范,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签约服务质量,重点加强高血压病、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种重点慢性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和用药指导;通过整合县域卫生资源,城乡“等额对调式”对口帮扶,远程诊疗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提升县域综合诊疗能力,每个县有1所“二级甲等”医院,每个乡镇卫生院都具备50~75种常见病治疗水平,每个村卫生室都具备20种常见病诊治能力,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对因病致贫风险较高的贫困户、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户和边缘户,开展预警监测,并逐步纳入健康扶贫政策保障范围,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医疗兜底保障机制;持续推进健康扶贫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将健康扶贫与县域医改、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健康扶贫工作重心由治病向防病转变,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向常态化转变,政策措施由特惠性向普惠性转变,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健康扶贫长效机制。

 

 

五大亮点工程
让河南健康扶贫更出彩
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罗亚飞  江 欢

    自2016年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以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过实施强直性脊柱炎救治工程、突出问题“清零行动”、健康促进“321”攻坚行动、构建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和构建“3+3+N”医保体系筑牢贫困人口医疗托底保障网等亮点工程,使河南健康扶贫工作连续3年被河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考核为优秀。

强直性脊柱炎救治工程
助力精准脱贫攻坚
    河南联合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全省38个国家级贫困县启动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贫工程,对贫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提供医疗救助,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由于成绩突出,全国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贫工程座谈会在河南召开,推广介绍河南经验。
    全国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贫工程试点工作启动后,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做出批示,要求尽快出台河南实施方案。省卫生健康委、省扶贫办在平舆县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省情在全国率先制定《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救治对象、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召开项目启动会,全面启动河南省38个国家级贫困县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医疗救治工作,组织省级专家对38个国家级贫困县强直性脊柱炎定点医院开展相关业务培训。38个贫困县全部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的县域贫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域内统筹做好贫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认定识别、医疗救治、费用补贴、稳定退出等相关工作。
    按照保证质量、方便患者、规范治疗的原则,省卫生健康委根据每个县的救治能力,明确县级定点救治医院。定点救治医院全部组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为贫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开通绿色通道,设置相对固定的病区,配备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集中救治。对于暂无救治能力的县,结合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等额对调式”帮扶工作,由对口帮扶的三级医院派驻相关医务人员到贫困县开展技术指导和巡诊会诊服务。为了做好对县级定点救治医院的指导工作,省卫生健康委成立由省、市三级医院68名专家组成的省级救治专家指导组,为各地提供技术指导和巡诊服务,确保救治工作质量。
    省卫生健康委还通过加强部门联动,积极与医保部门沟通协调,将强直性脊柱炎纳入基本医保门诊慢性病报销病种,政策范围内门诊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5%,将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1.5万元降至0.55万元,分段报销比例提高到85%、95%,取消封顶线。对强直性脊柱炎贫困患者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等现行普惠特惠医保救助政策报销之后的个人自付部分,由国家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贫专项医疗救治资金提供补贴。
    对经认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贫困患者,由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负责,逐人建立救治台账,实行精准识别、精准救治、动态管理。在群众自愿接受治疗的基础上,确保贫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现一例、救治一例,应治尽治、不落一人。目前,38个贫困县已累计救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53人。
突出问题“清零行动”
确保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
    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是健康扶贫的底线任务。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财政厅、省医保局、省扶贫办、省税务局,制定《河南省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行动”工作方案》,重点整治影响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突出问题,全面排查基本医疗有保障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不断提高健康扶贫工作成效和质量。
    河南积极实施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未参加基本医保“清零行动”,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情况开展部门信息比对和集中排查,对确因经济因素尚未参加基本医保的贫困人口按照差异化资助政策对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资助,确保其参加基本医保;对在基本医保年度缴费期结束后新认定的贫困人口,由各地政府采取应急保障措施筹措资金予以解决,确保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保。
    河南还大力实施乡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空白点”“清零行动”,在全省范围内逐乡、逐村开展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摸底排查,严格落实市、县政府主体责任,对于无村卫生室的行政村,由所在地县级政府统筹实施村卫生室的建设、装备和运营管理;对于无合格执业(助理)医师或全科医师的乡镇卫生院、无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的村卫生室,由所在县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通过培训培养、社会招聘、上级医院派驻、县域内调剂等途径和方式,解决合格乡村医生缺口问题。
    省卫生健康委还实施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清零行动”,优先将贫困人口中的慢性病、重特大疾病患者,尤其是高血压病、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签约服务范围。全省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河南还实施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住院交押金“清零行动”,按照健康扶贫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要求,在所有县域定点医疗机构门诊、住院等收费窗口统一张贴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免交押金”等政策宣传醒目标识,设立贫困人口“一站式”就医结算窗口。
    在实施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治“清零行动”方面,河南对新增病种和新发病患者摸清底数,建立动态台账,对罹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并且自愿就医的贫困患者,按照大病专项救治“四定两加强”的要求及时救治;对治疗出院后的大病患者,由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提供上门随访服务和用药指导,确保贫困大病患者发现一例、建档一例、救治一例、管理一例,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全省目前已救治30种大病贫困患者3.1万人,救治率达到100%。
    省卫生健康委实施城乡医院对口帮扶“清零行动”,深入推进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等额对调式”对口帮扶,加强对口帮扶工作管理,支援医院每批选派人员不得少于5人,每批驻点人员连续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结合受援医院实际,注重帮扶工作实效;开展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对口帮扶工作,每个县级医院每年至少对口帮扶1所乡镇卫生院,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全省33所三级医院与53所贫困县县级医院,149所贫困县县级医院与344个乡镇卫生院建立“等额对调式”对口帮扶关系,实现城乡对口帮扶全覆盖。
健康促进“321”攻坚行动
有效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加强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提高贫困人口健康素养,让贫困人口少生病,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治本之策。
    省卫生健康委坚持把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融入健康扶贫政策,做到关口前移、防治结合,在贫困地区推行“三进、两建、一帮扶”的“321”健康促进工作模式,快速提升贫困地区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努力让困难群众少生病,防止因病致贫。
    省卫生健康委聚焦薄弱环节,采取省级示范、市县跟进、以贫困县为重点的工作模式,全面开展“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等健康扶贫专项公益活动,通过志愿服务、科普讲座、技能培训、义诊帮扶、健康文化大戏等形式定期走进贫困县,真正把健康教育送到困难群众“家门口”;将“健康素养66条”内容制成挂历、年画,向贫困家庭发放健康礼包,省级专家上门义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贫困家庭“一家一张明白纸、一个明白人、一份实用工具”,贫困人口“一人一个健康处方”,使防病治病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入脑入心;在贫困地区129所中小学启动健康促进学校试点,引导学校开设健康课程,落实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
    省卫生健康委还紧盯基层基础,建好健康教育阵地,营造“随时可见、随处可见”的健康教育宣传氛围;省、市、县三级已建立健康巡讲专家队伍119支4312人,培训健康教育骨干1.48万人、乡村医生5400人,基层健康教育能力显著提升。
    省卫生健康委还立足技术指导,着力抓好“一帮扶”,即由一所三级医院、一所县医院和一名省级专家组成团队帮扶基层健康教育,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统筹推进健康促进县创建、健康素养监测、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等工作,整体提升贫困县健康促进工作水平。
构建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
    河南因病致贫人口占比高、分布广。为了解决各地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标准不统一、政策不稳定、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河南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扶贫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健康扶贫“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着力构建科学规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健康扶贫工作体系,为防止因病致贫返贫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在健康服务管理规范化方面,省卫生健康委规范开展疾病救治,采取“四定两加强”措施,定定点医院、定临床路径、定单病种收费标准、定报销比例,加强责任落实和质量管理,确保贫困大病患者应治尽治、不落一人,有效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存量;规范开展健康管理,对贫困人口实行“十个一”规范化健康管理,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因病致贫返贫增量;规范开展医疗服务,提高群众就医便利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化方面,省卫生健康委对贫困地区县、乡、村医疗机构实行“五个一”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医疗人才实行“三个一”标准化建设,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合格全科医生,县医院每个专业科室有1名合格执业医师,每个行政村有一名合格乡村医生,全面消除合格乡村医生“空白点”。在诊疗能力标准化建设方面,省卫生健康委按照城乡融合、做强县域的思路,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实施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工程,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提升县域服务能力;按照“等额对调、专业一致、岗位匹配、满足需求”的原则,组织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贫困县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开展“等额对调式”对口帮扶。
    在医疗保障措施制度化方面,河南建立资助贫困人口参保制度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向贫困人口倾斜制度,并为困难群众量身定制大病补充保险制度,建立了可持续的“3+3+N”医疗保障体系,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构建“3+3+N”医保体系
筑牢贫困人口医疗托底保障网
    河南还结合省情,紧盯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逐步建立完善“3+3+N”医疗保障体系,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三重医保+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三重救助+各地自主探索的补充保险,为贫困人口织起医疗托底保障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90%左右,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在三重救助方面,河南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终末期肾病、血友病等9个病种实施门诊救助,救助比例为年度限额内门诊医疗费用的10%,最高救助限额为每人每年5000元。住院医疗救助根据救助对象确定救助比例和限额,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对象按年度救助限额内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对分散供养农村特困人员按年度救助限额内不低于80%的比例给予救助,对集中供养农村特困人员按年度救助限额内不低于90%的比例给予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限额为每人1万元。对患重特大疾病的重点救助对象救助比例原则上为最高救助限额内不低于70%,最高救助限额为每人2万元。河南还制定《河南省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制度实施办法》,完善和规范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对“三无”病人、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困难人群等因突发事件和意外事故造成人身伤害的,给予疾病应急救助。
    各地出台各具特色的医疗兜底政策,如南阳市出台《南阳市农村困难群众医保救助办法(试行)》,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特困人员集中救助供养对象门诊慢性病、门诊重特大疾病和住院医疗费用进行补助;平顶山市出台《贫困人口医疗补充救助保险实施方案(试行)》,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其他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购买医疗补充救助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焦作市探索建立“两定制兜底线”健康扶贫模式,即定制医疗服务方案、定制医保救助方案和社会救助兜底,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