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纪雨辰 谷东方
近两年,漯河市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明显提升。 2019年,漯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投入300多万元,建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基层卫生信息管理平台,让健康数据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有效推动了基层卫生工作的发展,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以平台建设为牵引 打通信息“孤岛” 为切实解决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中业务模块分割、互不联通、数出多源、数据应用功能落后等问题,漯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经过深入调研论证,下决心打通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建立漯河市基层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漯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基本思路是,“三级同步、三位一体、三联共享”,即县(区)、乡、村同步建设,联动发展;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资源整合,融通互联;市、县(区)、乡三级联合,数据共享。同时,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身份识别,对以往数据进行了核实、筛选或重新录入,有效提升了数据质量,避免了“数据打架”。 以信息化推动 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便利化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健康医疗服务体系的网底,直接服务基层群众,承担大量的基层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漯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漯河市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HIS系统(信息系统)、基本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和家庭医生签约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并开通了医生端、居民端和管理端。 据介绍,漯河市医疗机构医生提供服务时,可以通过HIS系统或基本公共卫生系统看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了解患者近期用药和检查情况,可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节约问诊、看诊时间;服务过程中的诊断、检查、用药和体检、随访等信息,可以实时记录到信息系统之中,实现健康档案实时更新,避免了过去的重复录入之苦;医务人员还可利用平台定时向签约居民发送提醒信息、用药信息和健康知识等,亦可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定期推送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对未建档、未签约居民,可在线建档、在线签约、在线管理、在线履约。 当居民需要时,可以通过手机APP(应用程序)、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登录该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身份验证后,可随时查看自己的健康档案信息;可以在线预约就诊,也可以像聊微信一样进行健康咨询。 基层卫生信息管理平台既实用、方便、高效,又增进了医患互动,收获了各个年龄层患者的肯定,提高了他们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依从性。此系统上线仅半年,社区居民和家庭医生就通过手机APP进行互动5000余次。 以信息化推动 居民健康管理连续化 “居民不仅可通过添加子账号协助老人、儿童签约家庭医生,管理整个家庭的健康信息,也可通过健康驿站配备的健康一体机、便携式血压计等自助健康设备进行自我管理,检查结果自动上传到信息平台,记录和更新数据,增加其主动参与的意识。”漯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基层医生可根据居民就诊、复诊、转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通过持续长久的健康信息收集,所有电子记录由系统平台统一汇总、及时归档,有效发挥了电子健康档案“记录一生,管理一生”的作用。随着信息系统的成熟应用,漯河市目前已取消纸质健康档案,大大减轻了基层医生工作负担,还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和掌握辖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以信息化推动 基层卫生管理精细化 据了解,2019年以来,漯河市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平台,可以随时提取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时数据,并自动生成统计分析图表,掌握各地各单位工作进度和质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弄虚作假。 去年,漯河市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程“线上”绩效评价,有效减轻了基层负担。通过近一年来的不断努力,居民满意度提高至94%,慢性病管理率达到76.24%,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医疗信息化建设是医疗改革的重要支撑之一。下一步,漯河市将以智慧健康驿站试点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信息化管理平台,探索打通基层卫生信息与妇幼健康系统、疾控系统对接的通道,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医防融合’,进一步推进基层卫生新发展。”漯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信心坚定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