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巧破“堤坝” 治疗食管憩室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
射频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
这些人群应做艾滋病咨询检测
1
11 1 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巧破“堤坝” 治疗食管憩室
 

巧破“堤坝” 治疗食管憩室
□梁宝松

食管,顾名思义,就是一根管子!上端连接咽部,下端连接胃,是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进入胃肠道的通道。通常情况下,我们的食管就是一个管道而已;可是,有些人就比较特殊了,他们不满足于拥有一根管道,他们需要“一管一厅”!
    也就是在食管的管壁上,全层局部膨出,形成一个房间,叫憩室。如果给这样的人做胃镜或者钡餐透视检查,我们会在食管壁外发现一个与食管腔相通的“房间”!这样的憩室,可以长在食管上段,也可以长在中下段。如果憩室很小,尤其是憩室靠近胃的那一侧,如果不形成“堤坝”样的结构,食物可以自由进出,就不会有任何症状,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如果靠近胃那一侧形成“堤坝”样的结构,食物进入之后,就不容易出来,残存在憩室内的食物有可能引起感染、发酵,患者就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咽东西的时候出现咕噜声,食物发酵后产生的馊味还会从食管“冒出来”,让患者有严重的口腔异味感!
    这样有症状的严重憩室,在医学上曾经是让医生左右为难的疾病!这是个良性疾病,不影响患者寿命,可以不治疗;可是,患者吞咽困难、疼痛,还有让人无法忍受的口腔异味,不治疗的话,真的是太难受了!像平时那样治疗,需要开胸,劈开胸骨或者切断肋骨,而这样的治疗让人觉得杀鸡用了宰牛刀!
    我们最近碰到了一个42岁的女性患者,她平时总感觉后背部不舒服,有时候还会从胃里翻上来馊味。她在当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结果提示:食管乳头状瘤,食管内大量食物潴留。
    今年6月,患者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提示:食管下段憩室。这个患者该怎么治疗?
    李晓芳主任医师为患者做了食管憩室经口内镜下憩室间脊及贲门肌切开术。
    患者摆好体位,麻醉完成,李晓芳轻柔准确地把胃镜通过患者口腔、咽腔插入食管,在食管的下端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开口,一个巨大的囊袋向外突出到了纵隔内;憩室开口靠近贲门那一侧,形成了一个脊,像“堤坝”一样,使进入囊内的食物无法排出!
    李晓芳在憩室靠近口侧的那一端,先用注射针,扎在黏膜层和固有肌层之间,接着注射生理盐水,让黏膜层和固有肌层之间通过水垫分开,再用高频电刀切开一个口子,利用前端安装透明帽的胃镜,把胃镜当成盾构机,沿着最里边黏膜层和第三层固有肌层之间的黏膜下层(里边查第二层)挖“隧道”!在憩室的底部,发现一个“大布袋”,只有黏膜层、黏膜下层和浆膜层,没有固有肌层!这太难了!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穿孔。越过了憩室底部,再次到达憩室靠近贲门侧的边缘的时候,发现了那个阻挡憩室内食物外流的“堤坝”——肥大的肌肉脊!
    李晓芳把这道脊从中间用高频电刀切断,就相当于给这个“堤坝”扒开了一个泄洪口!继续往前,把贲门括约肌也用电刀切断,退回镜子,检查所有的出血点处,看到都做好了止血处理,里边的那一层菲薄的黏膜保护完好;再用钛夹,夹闭“隧道”入口;最后检查,发现食管壁已经是平滑状态,那个恼人的憩室不见了!
    通过这种微创技术,李晓芳治愈了患者巨大的食管憩室,那些引起患者痛苦的症状全部消失了,而且患者的体表没有切口,更没有劈开胸骨、切断肋骨。只是这样的开“隧道”技术,尤其是憩室底部连肌肉层都没有,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引起穿孔。
    对这个食管憩室内镜治疗新方法,大家看懂了吗?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