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河南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名医名家走进郏县开展健康扶贫
三门峡表彰抗疫先进集体和个人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人员参加咽拭子采集项目比赛
2019~2020年度全省民主评议医院行风工作启动 党风廉政建设为首要评议内容
一切为了母婴安全——访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一病区主任张继
1
11 1 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一切为了母婴安全——访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一病区主任张继
 

本报记者 王 婷  通讯员 郭 昊

有人说,妇产科是一个充满焦灼、期待和幸福感的科室,每天都有无数个新生命从这里来到人间;同时,这里也伴随着生与死的挣扎、舍与得的纠结。
从医30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郑州市七院)妇产科一病区主任张继最大的心愿莫过于“母子平安”。这4个字背后,是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
在她的带领下,妇产科一病区在高、精、尖技术上不断突破,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生育全流程链条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专科优势。
多学科联手
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水平
妇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尤其是产科,急诊多、夜诊多,孕产妇的情况千变万化,有时候前一分钟可能还是风平浪静,后一分钟可能就是暴风骤雨。这就需要医生随时待命迅速决断。
30岁的郑女士是一名怀孕34周的准妈妈,还有两个月就到预产期了。有一天凌晨,她突然感觉胸口阵阵剧痛,像是要撕裂一样。家人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郑州市七院急诊科,CT提示主动脉夹层,主动脉一旦破裂,随时都会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
紧急关头,郑州市七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由心外科、妇产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输血科、检验科医务人员组成的急危重症孕产妇多学科抢救团队迅速集结,经会诊讨论,由产科和心脏外科联合手术。
一切准备就绪,由张继主持剖宫产手术,郑女士很快娩出一名女宝宝,被送至重症监护病房。紧接着,医务人员又面临着新的考验:产妇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与家属沟通后,妇产科一病区手术团队为其实施子宫切除术。产科手术完成后,心外科手术团队接棒而上,成功拆除产妇体内主动脉夹层这颗“炸弹”,并植入临时起搏器。经过整整10小时救治,郑女士最终转危为安,后期恢复良好。
据张继介绍,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在我国,妊娠合并心脏病在孕产妇死因中居第二位。其中,主动脉夹层是产科并发症中较为凶险的情况之一,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
作为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郑州市七院拥有专业化的产科危急重症救治团队,依托心内科、心外科的雄厚实力,提高了羊水栓塞、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糖尿病、胎盘早剥等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此外,妇产科一病区还对孕产妇进行全孕期随访及科学管理,对首次就诊建档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分级,按照风险严重程度进行动态监管、早期干预,关口前移,切实保障母婴安全。
从“微创”到“无疤”
腹腔镜手术再升级
提到手术,总是让人心生害怕。爱美的年轻女性不仅希望通过手术治疗疾病,更希望术后不留疤痕。事实上,治疗最优化、损伤最小化,也是郑州市七院妇产科一病区不断追求的目标。
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到多孔腹腔镜手术,再到最新的单孔腹腔镜手术,“微创无疤”的时代已经到来。
今年31岁的晓雯(化名)本是个苗条的姑娘,可最近在穿衣服时却感觉自己的腰围越来越大,肚子也总是胀胀的。她以为是自己发胖了,可平时饮食、作息习惯很规律,按说不应该啊!带着疑惑,晓雯来到郑州市七院。原来,她的盆腔内长了几个良性肿瘤,较大的已经有鸡蛋大小,需要手术切除。
晓雯已婚未育,一想到手术取瘤后腹部将会留下难看的疤痕,她就顾虑重重。张继告诉她,现在的腹腔镜手术已经不是她印象中的那个样子了,手术只需要在腹部开一个钥匙孔大小的切口即可。有些患者还可选用肚脐部的天然生理结构,将手术切口隐藏于脐孔或脐周,使手术几乎不留疤痕。晓雯听后欣然接受,术后3天便康复出院。
“单孔腹腔镜技术具有突出的美容优势,同时还具有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感染发生率等好处,但这种微创术式对医生的操作技能有极高要求。”张继说,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腹腔镜手术时器械全部从一个局限空间进入,术中视野更为狭小,腹外操作空间有限,操作时这些器械会产生“筷子”效应,互相干扰。这就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熟练的腹腔镜技术操作基础。
对于未来,张继对自己及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室将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做精做细孕期全周期管理及盆底康复治疗,不断满足广大女性对健康和美的追求。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