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阜外医院使用ECPR技术 一小时内连救两人
本报讯 (记者史 尧 通讯员朱之韵)心跳骤停超过6分钟,使用传统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仅有4%,而使用体外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率可达到95%。近日,华中阜外医院心脏重症团队使用国际领先的体外心肺复苏技术(ECPR),在1小时内连续成功救回两位心跳骤停患者。 56岁的李女士在短时间内多次发生室颤,华中阜外医院CCU(冠心病监护病房)主任张静、主任医师郭素萍当机立断,决定启动体外心肺复苏技术。体外循环团队到位8分钟后,ECMO(体外膜肺氧合)成功转机,患者心率恢复、血压稳定、血氧饱和度正常……各项生命体平稳,抢救成功。 这时,急救电话再次响起。36岁的孙先生突发心跳骤停,正从心外四病区转往CCU。在转运途中,医务人员跪在转运床上,竭尽全力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但患者血压难以维持,血氧饱和度直线下降,瞳孔开始散大。 到达CCU后,ECMO上阵,脑保护装置启动……8分钟后,随着ECMO的成功转机,孙先生的各项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很快,孙先生清醒过来,甚至能够根据医务人员的指令,进行眨眼、抬手等动作。 在医务人员的精心呵护下,李女士和孙先生的心肺功能正慢慢恢复,顺利的话,不久就能转到普通病房进行进一步康复治疗。 “8分钟ECMO置管成功开始工作,1小时内连续成功抢救两位心跳骤停患者,这意味着华中阜外医院心脏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张静说,第一时间进行传统心肺复苏,紧接着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ECMO,任何一个环节有瑕疵,患者就会面临死亡。能够达到这种救治水平,除了需要高超的技术外,还要求医务人员拥有超前的意识,在传统心肺复苏不奏效时第一时间想到ECPR。 ECPR是指在潜在的、可逆病因能够祛除的前提下,对已使用传统心肺复苏不能恢复自主心律或反复心跳骤停而不能维持自主心律的患者快速实施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提供暂时的循环及氧合支持的技术。 “传统心肺复苏仅能为心脏和大脑提供10%和30%的正常血液供应,因此心跳骤停患者的出院存活率非常低,仅为8%~10%。相比之下,使用ECPR治疗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可达到95%,出院生存率达到27.6%~50%。”张静说。 |